典型文献
椎间孔镜双侧入路与大通道内镜下椎板间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重度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对比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比较椎间孔镜双侧入路与大通道内镜下椎板间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重度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为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5月,我院采用内镜手术治疗的81例单节段重度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伴双下肢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采用了大通道内镜(10 mm)单侧入路双侧减压(A组),另外50例采用了椎间孔镜双侧入路(7 mm)双侧减压(B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手术减压时间、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术前、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对下肢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腰椎功能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评价,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81例均顺利实施手术,无神经损伤、中途转开放及椎间隙感染,A组1例术后下肢麻木加重,B组1例硬膜囊撕裂、2例术后下肢麻木加重.81例术后随访时间13~25个月,平均(19.1±3.9)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和随访期间VAS评分和ODI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手术时间[(84.5±18.5)min vs.(106.2±12.7)min,P=0.000]和透视次数[(7.4±1.9)次vs.(20.9±4.4)次,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以及ODI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00),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8).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A组优22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6.8%;B组优35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96.0%.结论 椎间孔镜双侧入路与大通道内镜下椎板间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均是治疗重度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且临床疗效相近.但采用大通道内镜下椎板间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和手术切口,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治疗重度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手术.
文献关键词: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脊柱;内窥镜;椎管狭窄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胡源;孔清泉;张斌;冯品;黄章恒;刘俊麟;马骏松;舒翔
作者机构:
610041 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骨科;610041 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胡源;孔清泉;张斌;冯品;黄章恒;刘俊麟;马骏松;舒翔-.椎间孔镜双侧入路与大通道内镜下椎板间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重度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对比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22(06):422-429
A类:
B类:
椎间孔镜,双侧入路,大通道,内镜下,椎板间,单侧入路双侧减压,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方式,方式选择,我院,内镜手术治疗,单节段,双下肢,性别构成,构成比,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ODI,MacNab,评分标准,标准评估,手术疗效,无神,神经损伤,中途,椎间隙感染,下肢麻木,硬膜,撕裂,术后随访,随访时间,手术时间,时间差异,优良率,短手,术中透视,手术切口,微创手术,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脊柱,内窥镜
AB值:
0.19454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