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两种大鼠下腔静脉移植模型建立方法的比较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套管法"和"吻合法"分别建立大鼠静脉置换模型,评估两种模型建立方法的优缺点,为后续静脉置换相关的病理机制研究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置换模型.方法 以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BN大鼠作为供体和受体,分别采用套管法和吻合法构建下腔静脉置换模型,分析两组模型术中所用总手术时间和血流阻断时间,术后48 h模型存活率,术后每隔1周行腹部血管超声观察置换段血管通畅情况及血流速度变化,于术后1周、2周、4周处死大鼠获取置换段静脉,观察其管径变化,通过组织病理评估血管移植后病理改变特点、qPCR检测移植段血管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水平,评估两种模型建立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套管法和吻合法各建立大鼠下腔静脉置换模型18只,术后48 h内成功率无明显差异[100.0%(18/18)vs 94.4%(17/18),P=0.310];套管法的总手术时间和血流阻断时间均较吻合法短[(35.8±3.6)min vs(56.8±4.9)min,P<0.05;(14.6±2.9)min vs(35.1±4.5)min,P<0.05].腹部血管超声结果显示,移植段静脉血流速度早期血流速度较前有所增大,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血流速度逐渐减小,4周时套管组明显低于吻合组(P<0.05);术后4周时,套管组模型移植段静脉周围可见静脉侧枝循环形成,但移植静脉尚通畅,吻合组4周内未见明显静脉侧枝循环形成.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模型中移植静脉管壁逐渐增厚直径均逐渐缩小,套管组变化较吻合组更为明显,术后各个时间内其直径均小于吻合组(P<0.05);套管组术后静脉壁外层可见纤维素沉积形成纤维包壳,肌层和内膜增生,管腔狭窄;吻合组模型术后移植静脉壁中单个核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浸润较套管组明显(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模型移植段静脉壁中TGF-β1的表达逐渐增多,各个时间点内,套管组均高于吻合组(P<0.05).结论 套管法和吻合法均能安全有效地建立大鼠下腔静脉置换模型.与套管法相比,吻合法建立的静脉置换模型具有更轻的非特异性验证和管壁重塑,远期通畅率更高,更适用于静脉置换相关实验研究.
文献关键词:
静脉置换;静脉移植;内膜增生;动物模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任章勇;吕少诚;王芳菲;赵昕;郎韧;贺强
作者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北京 10002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任章勇;吕少诚;王芳菲;赵昕;郎韧;贺强-.两种大鼠下腔静脉移植模型建立方法的比较分析)[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22(08):1071-1079
A类:
管壁重塑
B类:
大鼠下腔静脉,静脉移植,建立方法,套管,管法,静脉置换,换相,病理机制,病原体,specific,pathogen,free,SPF,BN,供体,手术时间,血流阻断,阻断时间,每隔,血管超声,换段,速度变化,处死,管径,血管移植,病理改变,qPCR,TGF,静脉血流速度,侧枝循环,脉管,增厚,外层,包壳,肌层,内膜增生,管腔狭窄,后移,单个核细胞,CD4+T,淋巴细胞浸润,更轻,非特异性,通畅率,于静,动物模型
AB值:
0.22204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