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前臂截肢者残肢运动时的脑源特征:基于标准化低分辨率脑电磁断层扫描成像技术
文献摘要:
目的 采用标准化低分辨率脑电磁断层扫描成像(sLORETA)技术观察单侧前臂截肢者残肢运动时大脑神经元电活动特征,进而阐明截肢对人体大脑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2019年6月至9月,选取9例右侧前臂截肢者(截肢组)和15例健全人(健全组)作为测试对象.采用便携式脑电系统分别采集两组双侧上肢在进行直臂屈伸运动时的脑电信号.比较两组在运动执行阶段时β频段(13~30 Hz)脑电信号的sLORETA脑源差异.结果 截肢组健肢执行运动任务时与健全组同侧运动时相比,大部分脑区激活的像素数量无显著性差异(|t|<2.023,P>0.05);残肢执行运动任务时,大脑激活最多的脑区为BA7,其次是额叶BA6和BA10;位于大脑枕叶的BA18、BA19区激活的像素数目高于健全组(|t|>2.782,P<0.05).与健全组相比,残肢运动时激活的电流密度值更低(|t|>2.012,P<0.05),主要位于额叶皮质的BA8、BA9、BA10、BA11、BA45、BA46、BA47区以及顶叶的BA7、BA13、BA21、BA22区,但在枕叶皮质的BA17、BA19区,其激活的电流密度值更大(|t|>2.199,P<0.05).结论 截肢者健肢执行上肢前臂屈伸运动时与健全人执行同一动作时的脑源激活模式相似,但其残肢在执行运动时,脑激活区域有向大脑枕区移动的特征.
文献关键词:
上肢截肢;残肢运动;脑电;标准化低分辨率脑电磁断层扫描成像
作者姓名:
郭峰;郝莹;陈渔
作者机构: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辽宁沈阳市110102;辽宁省优抚医院,辽宁沈阳市110021
引用格式:
[1]郭峰;郝莹;陈渔-.前臂截肢者残肢运动时的脑源特征:基于标准化低分辨率脑电磁断层扫描成像技术)[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08):972-980
A类:
残肢运动,标准化低分辨率脑电磁断层扫描成像,BA10,BA18,BA8,BA45,BA46,BA47,BA13,BA22,BA17
B类:
前臂,采用标准,sLORETA,技术观,大脑神经,脑神经元,神经元电活动,活动特征,大脑可塑性,健全人,全组,便携式,屈伸,脑电信号,运动执行,频段,行运,同侧,脑区,像素数,脑激活,BA7,BA6,枕叶,BA19,电流密度,额叶皮质,BA9,BA11,顶叶,BA21,行同,一动,上肢截肢
AB值:
0.23582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