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辅助运动区的神经可塑性及临床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近年来,研究发现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不仅参与运动的计划、启动和执行[1],还参与语言的处理及精神疾病的调节[2.3],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常借助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4]、脑电图[5]等神经影像及神经电生理手段探索SMA与多种功能相关的可塑性机制.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因兼具安全性及有效性,近年来已成为指南推荐的用于运动障碍、失语、精神疾病等方面的新型康复治疗技术[6].当前以SMA为靶点的TMS研究备受关注.本研究将从运动、语言、精神等功能方面切入,对SMA可塑性的机制研究及以SMA为作用靶点的TMS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文献关键词:
辅助运动区;神经可塑性;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经颅磁刺激
作者姓名:
赵京都;张皓
作者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100068;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神经康复三科,北京10006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京都;张皓-.辅助运动区的神经可塑性及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22(05):305-309
A类:
B类:
辅助运动区,神经可塑性,临床研究进展,Supplementary,motor,area,SMA,精神疾病,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脑电图,神经影像,神经电生理,多种功能,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Stimulation,TMS,安全性及有效性,运动障碍,失语,康复治疗技术,作用靶点,功能核磁共振成像
AB值:
0.380108
相似文献
经颅电刺激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陈昌成;洪文军;王四中;路翰娜;赵智勇;白钟飞;林起湘;刘斐雯;唐朝正-青田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丽水 323900;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康复医学科,南京 210008;新西兰达尼丁奥塔哥大学物理治疗学院,达尼丁 9054;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精神科学系神经调控实验室,香港特别行政区 999077;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州 510370;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07;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上海 201619;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系,亚特兰大 30329;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成都 610021;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北京 100088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