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质粒介导的印第安纳沙门氏菌耐药机制及分子溯源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通过全基因测序方法(NGS)分析印第安纳沙门氏菌耐药克隆的质粒结构特征并与肠杆菌科质粒BLAST分子溯源,通过质粒消除研究其耐药表型和基因型的变化,探索印第安纳沙门氏菌耐药克隆成因及起源.方法 通过对2株(编号222、15)泛耐药印第安纳沙门菌全基因测序结果尤其是其质粒序列耐药1类整合子、耐药基因、移动元件的分析,并与NCBI中28株肠杆菌科菌的质粒BLAST比对溯源.对3株印第安纳沙门氏菌(编号15、38、222),1株肠炎沙门氏菌(编号17)、1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编号32)、1株德尔卑沙门氏菌(编号163)进行高温-SDS质粒消除试验并比较质粒消除后菌株耐药表型及基因型的变化.结果 全基因测序结果显示5株菌株拥有1个带有1个以上的耐药1类整合子及多个转座酶(Tns)和插入序列(ISs)等多种移动元件的结构相似、携带大量耐药基因且同源性大于99%的质粒(>210 000 bp).经质粒消除实验后菌株15、38对四环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阿米卡星等抗生素恢复敏感,菌株222对头孢噻圬、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萘啶酸、卡那霉素等抗生素恢复敏感.菌株15不再携带TEM-1、OXA-1、sul 1、aacC4、dfrA17、floR、qnrB等7种耐药基因,菌株 38 不再携带 TEM-1、OXA-1、CTX-M、sul1、aacC4、dfrA17、floR,菌株 222 不再携带 TEM-1、OXA-1、sul 1、aacC4、aac6-1b.BLAST溯源结果表明印第安纳携带的质粒与大肠杆菌质粒高度相似,同源性大于99%.结论 印第安纳沙门氏菌拥有含耐药1类整合子、多种移动元件(Tns)、插入序列(ISs)及大量耐药基因的耐药质粒是印第安纳沙门氏菌泛耐药克隆形成的主要原因.该质粒可能是其进化过程中从大肠杆菌类菌中获得.
文献关键词:
印第安纳沙门氏菌;全基因组测序(NGS);耐药质粒;质粒消除
作者姓名:
王天;徐红红;张林吉;王学锋;张小荣;吴艳涛;巢国祥
作者机构:
扬州大学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扬州 225001;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徐州 221006;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扬州 225009;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扬州 225002
引用格式:
[1]王天;徐红红;张林吉;王学锋;张小荣;吴艳涛;巢国祥-.质粒介导的印第安纳沙门氏菌耐药机制及分子溯源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22(07):619-625
A类:
印第安纳沙门氏菌,Tns,ISs,aacC4,aac6
B类:
耐药机制,分子溯源,溯源研究,全基因测序,NGS,肠杆菌科,BLAST,质粒消除,耐药表型,基因型,编号,泛耐药,沙门菌,整合子,耐药基因,NCBI,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德尔卑沙门氏菌,SDS,消除后,转座酶,插入序列,结构相似,带大,同源性,bp,四环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阿米卡星,星等,对头,头孢,萘啶酸,卡那霉素,TEM,OXA,dfrA17,floR,qnrB,CTX,sul1,1b,大肠杆菌,耐药质粒,克隆形成,杆菌类,全基因组测序
AB值:
0.22834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