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丹参酮ⅡA-甘草酸自组装纳米胶束的制备及体外抗脑胶质瘤评价
文献摘要:
目的 将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封装于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L)中自组装得到胶束,考察其制备工艺并对产物进行表征,同时进行体外抗胶质瘤细胞活性评价.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载丹参酮ⅡA-甘草酸自组装胶束(TanⅡA-GL/Micelle,TGM).测定TGM的粒径、多分散系数以及Zeta电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TGM的形态特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TGM的包封率;透析袋法考察TGM的药物释放情况.倒置荧光显微镜考察TGM体外跨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能力;定量考察细胞摄取的具体机制;MTT法考察游离TanⅡA、游离GL和TGM分别对鼠源性脑胶质瘤细胞GL261的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游离TanⅡA、游离GL及TGM对GL261的细胞凋亡作用.结果 薄膜分散法是制备载丹参酮ⅡA-甘草酸自组装胶束的最佳工艺方法;TGM粒径约为(121.87±5.85)nm,TanⅡA包封率为(88.54±14.27)%,呈类球形形态,制剂均一稳定;可在5 h左右释放包载药物.TGM具有良好的跨BBB能力;脑胶质瘤细胞摄取自组装胶束的机制为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胞吞来进行制剂的摄取;对于脑胶质瘤细胞GL261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性;细胞凋亡实验结果表明,TGM相较于Free TanⅡA、Free GL组显著提高细胞凋亡水平,促细胞凋亡率分别由12.28%、13.32%上升至31.16%.结论 GL与TanⅡA通过自组装形成了纳米胶束,有效克服TanⅡA生物利用度低、水溶性差等缺点.TGM可有效跨越BBB,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胞吞途径被脑胶质瘤细胞摄取,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性与促细胞凋亡能力.
文献关键词:
丹参酮ⅡA;甘草酸;自组装胶束;薄膜分散法;抗胶质瘤活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梁启凡;崔季维;张新茹;郭雨苗;王若宁;狄留庆
作者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江苏省中药高效给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梁启凡;崔季维;张新茹;郭雨苗;王若宁;狄留庆-.丹参酮ⅡA-甘草酸自组装纳米胶束的制备及体外抗脑胶质瘤评价)[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06):534-540
A类:
Micelle,抗胶质瘤活性
B类:
丹参酮,甘草酸,纳米胶束,外抗,Tanshinone,封装,Glycyrrhizic,acid,装得,制备工艺,细胞活性,活性评价,薄膜分散法,自组装胶束,TGM,多分散,分散系数,Zeta,透射电子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法,包封率,透析袋,法考,药物释放,放情,倒置,荧光显微镜,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细胞摄取,具体机制,MTT,脑胶质瘤细胞,GL261,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凋亡作用,最佳工艺,工艺方法,均一,包载,载药,取自,网格蛋白,白介,胞吞,Free,细胞凋亡率,生物利用度,水溶性
AB值:
0.2278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