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支撑棒技术在后路胸腰椎矫形融合术治疗伴严重冠状面失衡和骨盆倾斜脊柱侧凸中的临床应用
文献摘要:
目的:评价应用支撑棒(kickstand rod,KR)技术的后路胸腰椎矫形融合术治疗伴有严重冠状面失衡(coronal imbalance,CI)和骨盆倾斜(pelvic obliquity,PO)脊柱侧凸患者的矫正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后路胸腰椎矫形融合术(脊柱-骨盆融合手术)治疗的45例伴严重CI和PO的脊柱侧凸的患者资料.男性6例,女性39例,年龄51.2±17.5岁(12~73岁),随访时间16.4±5.3个月(11~26个月).按骨盆固定的方式将使用经S2骶髂螺钉(S2 alar-iliac,S2AI)而未应用支撑棒技术行骨盆固定的患者纳入非KR组(25例),将使用支撑棒内固定技术行骨盆固定的患者纳入KR组(20例).术前、术后7d和末次随访时在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平衡距离(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骨盆倾斜角(pelvic obliquity angle,POA)、侧凸 Cobb 角、腰骶半弯(lumbosacral fractional curve,LFC)和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比较两组患者脊柱骨盆参数矫正率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矫正丢失率,记录患者术后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侧凸Cobb角、POA、CBD、LFC和P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侧凸Cobb角、POA、CBD、LFC术后7d时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KR组患者末次随访时与术后7d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KR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POA出现明显矫正丢失(P<0.05).KR组和非KR组患者术后POA的矫正率分别为(66.9±13.4)%和(44.2±23.4)%,CBD的矫正率分别为(58.5±20.9)%和(42.9±20.9)%,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影像学参数在两组患者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KR组1例发生断棒,非KR组3例发生术后CI,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72,P=0.412).结论:对于合并严重CI和PO的脊柱侧凸患者,与传统骨盆固定方式相比,应用KR技术的后路矫形脊柱-骨盆融合手术可以在矫正脊柱侧凸的同时维持良好的骨盆水平和冠状面平衡.
文献关键词:
脊柱侧凸;骨盆倾斜;冠状面失衡;支撑棒技术;骨盆固定
作者姓名:
徐辉;汤子洋;胡宗杉;钱至恺;凌宸;许彦劫;孙旭;朱泽章;邱勇;刘臻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骨科,脊柱外科 210008南京市;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骨科,脊柱外科 210008南京市
引用格式:
[1]徐辉;汤子洋;胡宗杉;钱至恺;凌宸;许彦劫;孙旭;朱泽章;邱勇;刘臻-.支撑棒技术在后路胸腰椎矫形融合术治疗伴严重冠状面失衡和骨盆倾斜脊柱侧凸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2(10):865-871
A类:
支撑棒技术,kickstand,obliquity,S2AI,lumbosacral
B类:
后路,胸腰椎,矫形,融合术,冠状面失衡,骨盆倾斜,脊柱侧凸,评价应用,应用支撑,rod,KR,coronal,imbalance,pelvic,矫正效果,我院,融合手术,随访时间,骨盆固定,骶髂螺钉,alar,iliac,内固定,固定技术,7d,全脊柱,冠状面平衡,distance,CBD,倾斜角,angle,POA,Cobb,半弯,fractional,curve,LFC,骨盆入射角,incidence,脊柱骨盆参数,矫正率,矫正丢失,丢失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学差异,影像学参数,并发症发生率,x2,固定方式,正脊
AB值:
0.2578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