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3D打印人工椎体与钛笼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中应用的效果比较
文献摘要:
目的:评估3D打印人工椎体与传统钛笼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单椎体ACCF的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25例术中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观察组),25例术中应用传统钛笼植骨(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及随访时间.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体次全切除节段椎间高度(H1、H2)、C2-7 Cobb 角、C2-7 矢状面轴向距离(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7 SVA)及 T1 倾斜角,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影像学参数;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应用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颈部疼痛.根据Kandziora标准判断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12~33个月(24.16±4.95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12~33个月(22.60+5.91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JOA评分和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椎体间高度、C2-7 Cobb角、C2-7 SVA及T1倾斜角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3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19例人工椎体存在下沉,下沉距离为0.1~0.9mm,无严重下沉患者;对照组20例钛笼下沉,下沉距离为1.3~3.5mm,有4例严重下沉患者;观察组人工椎体下沉距离小于对照组钛笼下沉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实现骨性融合.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ACCF时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和传统钛笼植骨均可恢复椎体间高度,重建颈椎稳定性及颈椎生理曲度;3D打印人工椎体能够减缓术后支撑假体的沉降,进而维持减压椎体间高度.
文献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3D打印人工椎体;传统钛笼;疗效
作者姓名:
韩树虹;王建华;孙贺;吴迪
作者机构: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南院区脊柱外科 067000 河北省承德市
引用格式:
[1]韩树虹;王建华;孙贺;吴迪-.3D打印人工椎体与钛笼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中应用的效果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2(05):426-433
A类: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传统钛笼,Kandziora,60+5
B类:
印人,术中应用,效果比较,anterior,cervical,corpectomy,fusion,ACCF,承德,脊柱外科,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病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间,节段,椎间高度,H1,H2,C2,Cobb,矢状面,轴向距离,sagittal,vertical,axis,SVA,倾斜角,影像学参数,骨科,科协,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神经功能,视觉模拟,visual,analogue,scale,VAS,颈部疼痛,患者随访,统计学差异,9mm,5mm,组人,颈椎生理曲度,假体
AB值:
0.1914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