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以义治性"何以可能——墨家人性论新探
文献摘要:
墨家以"染丝"作类比,将人性区分为本原之性和所染之性.本原之性内含可善可恶的潜质;所染之性受外部环境影响,彰显不同的善恶行为.基于"利"这一善恶的判断标准,墨家指出"仁者寡""人异义""不相爱"和"自利"四种人性之消极面向,并主张建构一个以"天之性"为根本的相爱相利的共同体,从而指引人心人性向善去恶.但墨家人性学说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由"以利言性"的外在实践逐渐转向"以义治性"的内在实践工夫,即人以"观"之工夫,感通于"天",使"天之义"内化于人心,并通过"克己"的修养工夫,外化为一种相互的善意.
文献关键词:
人性;所染;利;天之义;修养工夫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林晓媚
作者机构:
厦门大学哲学系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林晓媚-."以义治性"何以可能——墨家人性论新探)[J].哲学动态,2022(03):62-71
A类:
天之义
B类:
墨家,人性论,染丝,所染,可恶,潜质,善恶,恶行,判断标准,仁者,异义,相爱,自利,消极面,性向善,就此,止步,感通,克己,修养工夫,外化,善意
AB值:
0.40921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