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不同负荷剂量苯磺酸瑞马唑仑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及循环系统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剂量苯磺酸瑞马唑仑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在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信阳医院(信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需要镇静并且满足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先分别给予舒芬太尼预镇痛,镇痛目标为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2分,然后分别给予负荷量苯磺酸瑞马唑仑0.10 mg/kg、0.15 mg/kg、0.20 mg/kg在10 min内匀速泵入,再以0.05~0.5 mg·kg-1·h-1静脉泵入维持。根据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标准,维持目标的镇静深度-2~0级。对比三组患者用药前(T0),用药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45 min(T4)、90 min(T5)、180 min(T6)RASS评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OI)变化,比较呼吸循环系统不良事件(呼吸系统:呼吸抑制;循环系统: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结果:最终纳入98名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等一般资料及用药前呼吸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T2时A、B、C组镇静有效率(RASS≤1分)分别为67.7%(21例)、87.9%(29例)、100%(34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5,P<0.01);三组镇静不足(RASS≥2分)发生率分别为32.3%(10例)、12.1%(4例)、0%(0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镇静过深(RASS≤-3分)的发生率分别为3.2%(1例)、15.2%(5例)、47.1%(16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9,P<0.01);在维持剂量时期(T4、T6)三组约有46.9%(46例)患者维持剂量低于0.1 mg·kg-1·h-1;34.7%(34例)的患者维持剂量在0.1~0.2 mg·kg-1·h-1;18.4%(18例)的患者维持剂量高于0.2 mg·kg-1·h-1。HR下降幅度(T2 vs T0)分别为13.8%、19.6%、29.7%,T3时三组患者HR仍有下降。组间分析提示A组vs B组(T2、T3)、A组vs C组(T1、T2、T3)、B组vs C组(T2、T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给药后MAP的均值也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完全泵入负荷剂量苯磺酸瑞马唑仑后(T2 vs T0)MAP下降幅度分别为12.9%、14.4%、22.8%。组间分析提示与C组比较,A组(T1、T2)和B组(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虽然RR均值和OI均值均有变化,但是仅在T2时A组同C组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在T1~T6时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给于0.15 mg/kg负荷量在10 min泵入可达到较为理想的镇静效果。对于部分RASS评分≥3分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负荷剂量。短期内大剂量泵入苯磺酸瑞马唑仑可导致患者呼吸及循环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因此在ICU患者镇静中应避免高负荷量快速泵入。
文献关键词:
镇静;重症监护;机械通气;瑞马唑仑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詹维强;许明;史新格;徐先伟;芦乙滨
作者机构:
464000 河南信阳,郑州大学附属信阳医院(信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443005 湖北宜昌,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詹维强;许明;史新格;徐先伟;芦乙滨-.不同负荷剂量苯磺酸瑞马唑仑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及循环系统的影响)[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22(01):6-13
A类:
B类:
不同负荷剂量,苯磺酸瑞马唑仑,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不同剂量,重症监护病房,观察性研究,郑州大学,信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排除标准,舒芬太尼,镇痛,CPOT,负荷量,匀速,再以,静脉泵入,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镇静深度,T0,T4,T5,T6,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OI,呼吸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血流动力学指标,维持剂量,有变,较为理想,大剂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负荷
AB值:
0.2023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