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三峡库区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新建种群的年龄结构、生长特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文献摘要:
2019~2020年在三峡库区巫山(WS)、万州(WZ)、丰都(FD)、涪陵(FL)4个采样点采集到新建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种群153尾个体,基于鳞片和10个微卫星DNA标记进行年龄结构、生长特征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短颌鲚种群体长分布范围为102.1~301.6 mm,平均体长(196.6±40.0)mm;体重分布范围为1.90~79.70 g,平均体重(17.70±13.06)g.短颌鲚种群年龄组为1~5龄,其中2龄和3龄为优势年龄组,占总个体数的82.35%.体长-体重呈幂函数指数关系,属于正异速生长类型.微卫星DNA标记分析结果显示,10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82个等位基因,各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5.600 0~7.300 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541 4~3.831 5,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617 7~0.700 0,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82 3~0.702 9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28 5~0.648 4.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均较高,呈现出由三峡库区下游至上游逐渐减小的特点.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很低,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个体内部.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短颌鲚种群处于快速扩张阶段,4个群体均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未发生显著群体分化,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由此提示,三峡库区短颌鲚很可能来源于三峡大坝下种群扩张迁入三峡库区水域而繁殖建群.
文献关键词:
短颌鲚;三峡水库;年龄;生长;微卫星DNA;遗传多样性;新建种群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辙聿;陶怡曦;叶勤;王果;王文波;范士琦;何春;李云
作者机构:
西南大学水产学院 重庆三峡生态渔业产业技术研究院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水产科学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辙聿;陶怡曦;叶勤;王果;王文波;范士琦;何春;李云-.三峡库区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新建种群的年龄结构、生长特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海洋与湖沼,2022(02):430-439
A类:
新建种群
B类:
三峡库区,短颌鲚,Coilia,brachygnathus,年龄结构,生长特征,遗传多样性分析,巫山,WS,万州,WZ,丰都,FD,涪陵,FL,采样点,鳞片,微卫星,行年,体长,分布范围,体重分布,年龄组,幂函数,异速生长,记分,星位,等位基因,Na,Ne,杂合度,Ho,He,多态信息含量,PIC,遗传结构分析,群体间,遗传分化,遗传变异,群体分化,基因交流,能来,三峡大坝,下种,种群扩张,迁入,水域,建群,三峡水库
AB值:
0.3543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