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振动台试验的顺层及反倾岩质斜坡地震动响应差异性研究
文献摘要:
以折多山隧道隧址区内某顺层及反倾岩质斜坡为背景,设计并开展地震动模拟振动台试验,从破坏现象、PG4放大系数及加速度时频特征等方面系统地对比两类斜坡地震动力响应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次振动台试验中,顺层斜坡先于反倾斜坡发生破坏,表明反倾斜坡的地震稳定性优于顺层斜坡.反倾斜坡的损伤破坏主要集中于坡面顶部,而顺层斜坡的失稳破坏模式大致分为坡面腰部开裂、坡顶后缘张裂滑面形成以及失稳崩塌3个阶段.顺层与反倾斜坡加速度响应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高程效应"和"趋表效应".在0.1 g~0.5 g幅值地震波作用下,顺层斜坡的PGA放大系数大于反倾边坡.随着地震动的加强,顺层斜坡发生失稳破坏,其加速度放大效应弱于反倾斜坡.Hilbert谱和Hilbert边际谱清楚地描述顺层和反倾斜坡地震能量在时频域上的传播特征,两类斜坡地震能量在时频域上的分布相近,差异主要体现在沿高程的放大效应.此外,通过Hilbert边际谱识别出反倾斜坡的地震损伤主要集中在坡肩位置处,而顺层斜坡的破坏发生在坡腰,并在坡腰处形成剪切滑面,这与振动台试验现象基本一致.
文献关键词:
边坡工程;顺层与反倾岩质边坡;振动台试验;动力响应差异;高程放大效应;HHT时频分析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长卫;张良;董陇军;童心豪;苏珂;唐锐;李思丰
作者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31;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12;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41;中科先进轨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株洲 41200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长卫;张良;董陇军;童心豪;苏珂;唐锐;李思丰-.基于振动台试验的顺层及反倾岩质斜坡地震动响应差异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22(02):271-281
A类:
顺层与反倾岩质边坡
B类:
振动台试验,岩质斜坡,坡地,地震动响应,差异性研究,折多山,地震动模拟,破坏现象,PG4,放大系数,时频特征,地震动力响应,先于,明反,地震稳定性,损伤破坏,坡面,失稳破坏,破坏模式,腰部,坡顶,后缘,滑面,崩塌,加速度响应,高程效应,地震波,PGA,反倾边坡,着地,Hilbert,边际谱,楚地,时频域,传播特征,地震损伤,边坡工程,动力响应差异,高程放大效应,HHT,时频分析
AB值:
0.308826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