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土-桩基-核岛体系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及数值模拟
文献摘要:
利用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土-桩基-核岛体系动力反应规律,分析了桩身内力分布特征、变形规律和桩身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输入不同幅值的地震动时土层与桩基础结构均出现加速度放大情况,其中远离结构自由场放大系数峰值出现土层表面,桩间土层放大系数峰值出现在土层中部,表明桩基础对土层加速度放大情况有一定影响;桩身在中部出现加速度放大峰值后在靠近承台位置出现减小,表明上部结构对桩身加速度放大分布有显著影响.桩身剪力在桩-承台连接处最大并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弯矩在桩顶部及中上部位置较大.桩-承台连接处、桩中部(约6倍桩径)为桩身薄弱环节,破坏形式为拉伸剪切破坏及弯曲破坏.群桩各桩的破坏顺序为沿振动方向一侧边桩先出现破坏并引起中部角桩破坏,后中桩破坏,另一侧边桩最后破坏.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群桩的可能破坏机制是沿振动方向的边桩由于受桩周土的约束较弱、最先受到地震的作用,更容易先发生破坏,并引起其它位置的桩发生破坏.
文献关键词:
核岛;桩基础结构;振动台试验;动力响应;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景立平;汪刚;李嘉瑞;孙运轮;周中一;齐文浩
作者机构:
防灾科技学院,河北三河065201;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0;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9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景立平;汪刚;李嘉瑞;孙运轮;周中一;齐文浩-.土-桩基-核岛体系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及数值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2022(01):163-172
A类:
B类:
核岛,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利用振动,动力反应,反应规律,桩身内力,内力分布,变形规律,破坏模式,地震动,土层,桩基础结构,中远,自由场,放大系数,数峰,桩间土,有一定影响,承台,台位,上部结构,剪力,连接处,弯矩,桩径,破坏形式,拉伸剪切,剪切破坏,弯曲破坏,群桩,振动方向,侧边,另一侧,水平地震,地震荷载,荷载作用,破坏机制,最先,动力响应
AB值:
0.40854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