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汉语儿童早期心理动词获得研究
文献摘要:
在语言学中,凡是表示人的心理反应的动词都可以称为心理动词.由于心理活动的复杂性,人们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心理动词,通过对心理动词的获得研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心理状态和认知机制.基于长期追踪语料,对四名儿童的心理动词分为三个类型(正负面心理动词、愿望和信念心理动词、确定和待定心理动词)进行获得研究.研究发现,心理动词获得遵循从客观性到主观性获得的顺序,即先获得描述心理活动和感受的心理动词,后获得表达讲话者主观意愿、情感和推测等的心理动词;部分愿望心理动词先于信念心理动词获得;待定心理动词先于确定心理动词获得.影响心理动词获得的因素有时间概念、语义复杂度、主观性和自我认知概念的发展程度、"心理理论"的发展阶段、社会化能力的发展等.
文献关键词:
心理动词;语料库;汉语儿童;获得研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笛
作者机构:
临沂大学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笛-.汉语儿童早期心理动词获得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22(06):89-96
A类:
B类:
汉语儿童,儿童早期,心理动词,获得研究,凡是,示人,心理反应,心理活动,各种各样,儿童心理,心理发展,心理状态,认知机制,四名,名儿,三个类型,正负,负面心理,愿望,待定,定心,主观性,述心,先于,时间概念,自我认知,发展程度,心理理论,语料库
AB值:
0.2863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