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神经元放电阈值的可变性及其意义
文献摘要:
神经元能够将不同时空模式的突触输入转化为时序精确的动作电位输出,这种灵活、可靠的信息编码方式是神经集群在动态环境或特定任务下产生所需活动模式的重要基础.动作电位的产生遵循全或无规律,只有当细胞膜电压达到放电阈值时,神经元才产生动作电位.放电阈值在细胞内和细胞间具有高度可变性,具体动态依赖于刺激输入和放电历史.特别是,放电阈值对动作电位起始前的膜电压变化十分敏感,这种状态依赖性产生的生物物理根源包括Na+失活和K+激活.在绝大多数神经元中,动作电位的触发位置是轴突起始端,这个位置处的阈值可变性是决定神经元对时空输入转化规律的关键因素.但是,电生理实验中动作电位的记录位置却通常是胞体或近端树突,此处的阈值可变性高于轴突起始端,而其产生的重要根源是轴突动作电位的反向传播.基于胞体测量的相关研究显示,放电阈值动态能够增强神经元的时间编码、特征选择、增益调控和同时侦测能力.本文首先介绍放电阈值的概念及量化方法,然后详细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放电阈值可变性及产生根源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放电阈值可变性对神经元编码的重要性,最后对未来放电阈值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文献关键词:
神经元;信息编码;动作电位;放电阈值;可变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伊国胜;赵强;魏熙乐;王江
作者机构:
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天津30007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伊国胜;赵强;魏熙乐;王江-.神经元放电阈值的可变性及其意义)[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22(07):1226-1242
A类:
B类:
神经元放电,放电阈值,可变性,时空模式,突触,动作电位,信息编码,编码方式,动态环境,活动模式,全或无,无规律,细胞膜,电压变化,生物物理,Na+,失活,K+,轴突,突起,个位,定神,转化规律,电生理,生理实验,近端,树突,此处,反向传播,体测,时间编码,特征选择,侦测,量化方法,产生根源
AB值:
0.29539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