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方法进展
文献摘要:
公共交通可达性拥有空间属性、时间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它是一种衡量区位价值的综合性指标,不仅可以反映城市空间特征,同时对城市中生活的人的社会经济属性和生活习惯,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为了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交通发展要求,减少环境负担,早日实现低碳绿色发展,创新公交都市规划与分析方法迫在眉睫.本文对基于个人的、基于效用的、基于基础设施的和基于位置的可达性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归纳了七种公共交通可达性的分析方法,分别为:基于缓冲区的公共交通站点可达性、基于供需模型的公共交通面状可达性、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公共交通网络可达性、基于成本栅格法的公共交通可达性、基于成本栅格与网络分析的集成法的公共交通可达性、基于高性能图形数据库的公共交通高精度可达性、基于开放地图API的公共交通高精度可达性.以期为我国未来公共交通可达性的分析方法提供指引和借鉴.
文献关键词:
可达性;公共交通可达性;方法进展;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石飞;朱乐;原榕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南京210093;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环境教育和发展学院,M13 9PL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石飞;朱乐;原榕-.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方法进展)[J].人文地理,2022(06):20-29,46
A类:
B类:
公共交通可达性,可达性分析,方法进展,有空,空间属性,社会属性,区位价值,城市空间,空间特征,社会经济属性,生活习惯,解释力,交通发展,早日,低碳绿色发展,公交都市,七种,缓冲区,交通站,供需模型,网络分析法,交通网络,网络可达性,成本栅格,栅格法,成法,形数,API
AB值:
0.28652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