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智能拆除技术现状与展望
文献摘要:
为实现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拆除的安全可控,通过分析桥梁拆除的特点及存在的技术问题,明确了基于数字孪生体技术的桥梁智能拆除的概念,厘清了桥梁智能拆除技术的发展阶段,展望了基于数字孪生体技术的桥梁智能拆除应用前景,综述了数字孪生体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研究现状;结合某大桥拆除工程案例,对数字孪生体技术进行探索应用,不断提高桥梁拆除过程内力状态预测和控制精度,避免再利用构件二次损伤.研究结果表明: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拆除具有恒载内力状态不确定和施工状态不可控的特点,拆除时的结构力学行为是一个瞬间释放的过程,当主梁恒载负弯矩无法匹配预应力提供的正弯矩时,墩梁结合处梁段存在底板拉裂和顶板压溃的风险;服役桥梁在荷载和环境长期耦合作用下结构性能不断劣化,由于养护不到位导致桥梁过早进入病害高发期,迫切需要通过养护加固提升结构性能,但是"过度医疗"的桥梁结构在经过长期运营后结构性能劣化速率会不断加快,将大大缩短桥梁的使用寿命,因此在最佳的养护时机采取合适的养护措施可以有效延长桥梁使用寿命;然而,一系列维修加固措施又会使得桥梁结构状态精准评估和预测愈发困难;桥梁智能拆除是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时掌握桥梁拆除全过程的真实受力状态,通过数据驱动虚拟桥梁在拆除过程中进行自感知、自演化、自学习、自评估、自决策和自执行,逐步实现人机协同拆除、自动化智能拆除的施工创新模式;借助三维激光扫描仪和全站仪对桥梁结构进行数字重构,精准掌握桥梁恒载分布状况及拆除梁段吊重,通过状态反演的方法对拆除前外观病害和拆除中结构响应进行状态验证和模型修正,明确病害成因及演化规律,掌握结构恒载内力状态,动态调整监控阈值逐步逼近桥梁真实应力状态,从而预先识别风险工况并采取积极高效的安全控制措施,实现桥梁拆除过程的精准预测和控制;对桥梁拆除后再利用构件进行精确测量、有损检测、耐久性试验和长期性能实时监测,有助于提高数字化检测技术的测量精度和效率,推动桥梁结构长期性能演化规律研究;基于数字孪生体技术的桥梁智能拆除研究方向应重点关注桥梁损伤构件无损检测技术及定量分析方法、桥梁结构病害和长期性能演化规律、既有损伤的桥梁结构精细化模拟仿真技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桥梁智能监测系统、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拆除机器人自动化施工技术和桥梁全生命周期内数字模型构建、使用、维护、管理体系.
文献关键词: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智能拆除;全生命周期;状态评估;数字孪生体;新一代信息技术
作者姓名:
刘永健;唐志伟;肖军;刘江;龚勃旭;王壮
作者机构:
长安大学 公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长安大学 公路大型结构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4;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桥梁工程智能建造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4;中交二公局工程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199
引用格式:
[1]刘永健;唐志伟;肖军;刘江;龚勃旭;王壮-.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智能拆除技术现状与展望)[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22(04):1-23
A类:
智能拆除
B类: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拆除技术,技术现状,现状与展望,安全可控,桥梁拆除,数字孪生体,桥梁工程,大桥,拆除工程,工程案例,探索应用,高桥,除过,内力状态,状态预测,控制精度,二次损伤,有恒,恒载,施工状态,结构力学,力学行为,瞬间,主梁,负弯矩,结合处,底板,拉裂,顶板,压溃,服役,耦合作用,结构性能,过早,高发期,养护加固,加固提升,过度医疗,桥梁结构,长期运营,性能劣化,大大缩短,养护时机,机采,养护措施,长桥,维修加固,加固措施,精准评估,发困,新一代信息技术,受力状态,自感知,自演化,自学习,自决,人机协同,施工创新,创新模式,三维激光扫描仪,全站仪,数字重构,分布状况,吊重,结构响应,模型修正,病害成因,演化规律,逼近,真实应力,应力状态,识别风险,险工,安全控制措施,精准预测,精确测量,有损检测,耐久性试验,长期性能,数字化检测技术,测量精度,性能演化,无损检测技术,定量分析方法,结构病害,精细化模拟,模拟仿真,仿真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监测系统,自动化施工,施工技术,数字模型,状态评估
AB值:
0.30541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