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秸秆还田方式对盐碱土壤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文献摘要:
秸秆还田是西北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改善土壤质量的农作措施之一.为明确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新疆盐碱土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于2020年进行田间试验,设置以不还田(CK)为对照,棉花秸秆翻压还田(H1)、油菜秸秆翻压还田(H2)、棉花秸秆覆盖还田(F1)、油菜秸秆覆盖还田(F2)共5个处理,分析0~20 cm土层电导率、含水量、有机质和团聚体粒径分布变化,并结合扫描电镜(SEM)探究其土壤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较CK,H1、H2处理随着还田时间的增加电导率逐渐降低,含水量逐渐增加,效果优于F1、F2处理.第75 d,H1、H2处理电导率分别降低了5.30%和3.89%,含水量增加了8.93%和7.85%.相比CK,H1、H2处理土壤有机质分别增加了30.90%、29.80%.相比CK,H1、H2处理降低了土壤中小于0.053 mm团聚体比例,增加了0.25~2.00 mm团聚体的比例.秸秆翻压还田(H1、H2处理)相较于秸秆覆盖还田(F1、F2处理),土壤片状微观结构增多,颗粒之间由面与面接触转变为直接点接触,增加土壤孔隙数量.综上,秸秆翻压还田较覆盖还田更有利于改善土壤颗粒微观结构和土壤团聚体粒径组成,增强降盐保水的作用.为新疆地区秸秆还田提供理论支撑.
文献关键词:
盐碱土改良;秸秆还田方式;翻压还田;覆盖还田;棉花秸秆;油菜秸秆;土壤结构;土壤团聚体
作者姓名:
张曼玉;杨海昌;张凤华;罗艳琴;于善超;孙静;曹政
作者机构:
石河子大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83200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曼玉;杨海昌;张凤华;罗艳琴;于善超;孙静;曹政-.秸秆还田方式对盐碱土壤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J].节水灌溉,2022(05):65-70
A类:
B类:
秸秆还田方式,盐碱土壤,土壤微观结构,西北地区,土壤质量,农作措施,田间试验,棉花秸秆,翻压还田,H1,油菜秸秆,H2,秸秆覆盖还田,F2,土层,电导率,粒径分布,加电,土壤有机质,接点,点接触,土壤孔隙,孔隙数量,土壤颗粒,土壤团聚体,粒径组成,保水,新疆地区,盐碱土改良,土壤结构
AB值:
0.19447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