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文献摘要:
研究宁夏引黄灌区秸秆还田与籽粒直收玉米配套模式下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功能的影响,探究土壤真菌群落对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响应差异的生物学机制,为优化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和提高农田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以宁夏引黄灌区秸秆还田与籽粒直收玉米连作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2种耕作方式(免耕与深翻)与3种秸秆还田方式(不还田、秸秆半量还田与秸秆全量还田)定位试验条件下,玉米成熟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差异,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进一步探究农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环境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免耕结合秸秆半量覆盖还田处理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表现最优,免耕条件下秸秆不还田与秸秆半量还田处理土壤真菌OTU数均多于深翻,秸秆全量还田处理则相反.各处理优势真菌种群存在明显差异,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菌门、粪壳菌纲、Symmetrospora属、被孢霉属和子囊菌属在各处理中相对丰度普遍较高;免耕处理对不同真菌物种存在不同的影响,可以促进参与木质素腐解的真菌生长发育,降低致病真菌的相对丰度.耕作方式对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显著,免耕结合秸秆不还田、秸秆半量覆盖还田处理下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稳定性较强,其余处理的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稳定性则较差.各处理对真菌群落组成贡献较大的真菌物种存在差异.土壤理化性质与不同菌属的生长繁殖关系密切,主要优势菌属主要受土壤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容重的影响.本研究发现,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改变了农田土壤真菌群落OTU数量、多样性参数以及群落组成,不同的土壤理化性质也是影响各真菌菌属生长繁殖的主要因素;免耕结合适宜的秸秆覆盖还田量能够促进土壤中易腐解秸秆的菌属生长繁殖,利于形成秸秆还田生态圈的良性循环,促进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稳定.
文献关键词:
耕作方式;秸秆还田;土壤真菌群落;高通量测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吕开源;周立萍;康建宏;吴宏亮;贾彪;班文慧;蔡启明
作者机构:
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灵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宁夏 灵武 750400;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 银川 75000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吕开源;周立萍;康建宏;吴宏亮;贾彪;班文慧;蔡启明-.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08):112-122
A类:
B类:
耕作方式,玉米秸秆还田,土壤真菌群落,宁夏引黄灌区,籽粒直收,秸秆还田方式,真菌群落组成,响应差异,生物学机制,农田土壤,土壤肥力,连作,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免耕,深翻,秸秆全量还田,定位试验,试验条件,成熟期,真菌群落结构,群落结构与功能,土壤理化性质,结构及功能,环境驱动因子,土壤真菌多样性,多样性指数,OTU,理则,各处,菌种,子囊菌门,担子菌门,粪壳菌纲,Symmetrospora,被孢霉属,相对丰度,菌物,木质素,腐解,真菌生长,致病真菌,下土,余处,生长繁殖,繁殖关,主要优势,优势菌,土壤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容重,秸秆覆盖还田,还田量,中易,易腐,生态圈,良性循环,土壤生态系统,系统稳定
AB值:
0.21430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