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长期秸秆还田对旱地玉米土壤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文献摘要:
以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长期玉米种植区褐土为研究对象,探讨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以期为北方旱地褐土培肥、提高土壤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基于连续30年(1992-2021年)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按照等碳量秸秆还田,设置4个处理[秸秆覆盖还田(SM)、秸秆粉碎直接还田(SC)、秸秆过腹还田(CM)、秸秆不还田(CK)]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CM处理的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较SM、SC显著提高了 29.23%、35.72%.(2)CM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较CK显著提高了 77.72%,且与SM、SC差异显著;SM、SC、CM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 26.39%、43.51%、70.83%;SM、SC、CM处理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4.32%、31.47%、60.00%.(3)SM、SC、CM、CK间的土壤活性有机碳效率无显著差异,SC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有效率和可溶性有机碳有效率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 28.04%、17.10%,SM处理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有效率较CK显著降低了 11.48%,CM对于土壤碳素效率无明显提升效果.(4)CM处理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较SM、SC显著增加了 138.89%、72.32%.秸秆过腹还田能够显著提高北方旱地褐土肥力,增加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改善土壤质量,是最优的还田方式.
文献关键词:
长期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方式;土壤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玉米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胡雪纯;解文艳;马晓楠;周怀平;杨振兴;刘志平
作者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省部共建有机旱作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3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胡雪纯;解文艳;马晓楠;周怀平;杨振兴;刘志平-.长期秸秆还田对旱地玉米土壤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2(34):8-13
A类:
B类:
长期秸秆还田,旱地玉米,土壤有机碳,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县长,玉米种植区,褐土,秸秆还田方式,土壤活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组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北方旱地,培肥,土壤质量,于连,长期定位试验,秸秆覆盖还田,SM,秸秆粉碎,直接还田,SC,CM,总有机碳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碳效率,碳素,提升效果,土肥,肥力
AB值:
0.17985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