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玉米不同残体添加对棕壤团聚体中氨基糖分配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秸秆残体还田能引起土壤微生物残留物氨基糖的变化,然而不同部位秸秆残体因含碳氮化学组分差异,还田到不同肥力土壤后对氨基糖在团聚体中分配的影响尚不明析.因此,研究添加玉米不同残体对不同肥力棕壤团聚体中氨基糖分配的影响,并利用微生物标识物氨基葡萄糖与胞壁酸比值变化指示棕壤团聚体真菌和细菌群落组成动态变化,对深入阐明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在碳氮养分循环和分配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试验基于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定位试验站,分别向高低肥力棕壤中添加玉米根茬(R)、玉米茎叶(S),同时以不添加玉米残体的两种肥力棕壤作为对照,进行了为期360天的室内培养,在第0、30、60、180和360天随机取样.采用干筛法将土样分为大团聚体(粒径≥250?μm)和微团聚体(粒径<250?μm),测定各处理棕壤团聚体中碳氮含量,分析团聚体中氨基糖含量及氨基葡萄糖与胞壁酸比值的变化.[结果]不同部位秸秆残体添加均可显著提升土壤各级团聚体氨基糖含量,提升幅度为高肥力棕壤>低肥力棕壤;提升效果为茎叶>根茬.氨基葡萄糖与胞壁酸比值方面,低肥力棕壤>高肥力棕壤,大团聚体中根茬>茎叶,微团聚体中茎叶>根茬.[结论]玉米秸秆残体添加有利于氨基糖在团聚体中的累积,高肥力土壤更有助于团聚体中氨基糖的积累,且茎叶处理的积累程度高于根茬处理.此外,高肥力土壤有利于细菌生存,而低肥力土壤有利于真菌生存.根茬和茎叶分别提高了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中真菌残留物对土壤碳氮的贡献.
文献关键词:
玉米残体;氨基糖;土壤团聚体;土壤肥力
作者姓名:
薛萍落;马南;裴久渤;汪景宽
作者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东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 110866
引用格式:
[1]薛萍落;马南;裴久渤;汪景宽-.玉米不同残体添加对棕壤团聚体中氨基糖分配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2(03):392-401
A类:
B类:
棕壤,氨基糖,糖分,土壤微生物,残留物,不同部位,含碳,氮化,化学组分,组分差异,利用微,标识物,氨基葡萄糖,胞壁酸,真菌和细菌,细菌群落组成,秸秆还田,后土,氮养分,养分循环,沈阳,农业大学,长期定位试验,试验站,低肥力,玉米残体,种肥,室内培养,随机取样,干筛法,大团聚体,微团聚体,各处,中碳,碳氮含量,糖含量,升幅,提升效果,玉米秸秆,茎叶处理,土壤碳氮,土壤团聚体,土壤肥力
AB值:
0.25521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