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周边土地开发模式的效益分析
文献摘要:
按不同开发主体将城市轨道交通场站周边土地开发模式划分为两种:房地产企业为主导和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为主导;分别构建了政府视角下的土地开发模式的经济效益测算模型,对比不同模式下的轨道交通线路盈亏、城市轨道交通场站周边土地开发收益和政府的效益;最后,以某地铁线为例,设定一次性收益与持续性收益两种土地开发情形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性收益情形下,由轨道交通企业主导开发时,可通过建设用地面积达10.96万m2的潜力地块的开发收益和部分税收金额反哺运营亏损,年均政府经济效益为2.40亿元.持续性收益情形下,在线路运营初期、近期、远期,轨道交通企业主导开发模式下的年均政府经济效益均优于房地产企业主导开发模式,且轨道交通企业主导开发几乎可实现自负盈亏,政府在线路运营初期、近期、远期分别只需支出23.65%、20.75%、16.74%的税收金额用于补贴.
文献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土地开发模式;经济效益测算;财务可持续
作者姓名:
童瑞咏;毛保华;许奇;魏润斌;黄俊生;肖中圣
作者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应用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童瑞咏;毛保华;许奇;魏润斌;黄俊生;肖中圣-.城市轨道交通场站周边土地开发模式的效益分析)[J].都市快轨交通,2022(05):9-15
A类:
土地开发收益
B类:
场站,土地开发模式,效益分析,开发主体,房地产企业,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政府视角,经济效益测算,测算模型,不同模式,交通线路,地铁线,企业主导,建设用地,地块,金额,反哺,运营亏损,运营初期,自负盈亏,财务可持续
AB值:
0.18946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