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凝治疗与院内血红蛋白下降风险及其影响因素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抗凝治疗对院内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下降的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建立抗凝治疗相关院内出血预测风险模型。研究对象:连续纳入2014年7月至2018年12月国家电子疾病监测系统数据库提取的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干预措施:是否在PCI术后进行抗凝治疗。观测指标及测量方法:纳入人口学、病史和院内治疗相关的临床变量共34个作为协变量,采用多变量校正的logistic回归比较ACS患者PCI术后抗凝治疗与未抗凝治疗组Hb下降≥5 g/L的风险;将住院期间院内用药情况进行倾向性匹配,利用逐步回归混合法筛选出有意义的基线和院前危险因素,建立抗凝相关院内出血预测风险模型。结果:在184 850例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中,具备在抗凝前后进行血常规检测,且研究协变量无缺失者共11 853例,其中抗凝治疗组6 998例,未抗凝治疗组4 855例;发生PCI术抗凝治疗后院内Hb下降≥5 g/L患者共99例,其中抗凝治疗组81例(81.1%),未抗凝治疗组18例(18.2%),在进行多因素校正后抗凝治疗组发生Hb下降≥5 g/L的比值比(odds ratio,
OR)为2.52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为1.44~ 4.41,
P=0.001]。在将院内用药进行倾向性匹配的基础上,利用双向逐步回归共筛选出性别、入院Hb水平、Killip分级、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PCI史、院前P2Y
12抑制剂、高血压病史及PCI术后抗凝共8个危险因素建立抗凝相关出血模型。抗凝相关院内出血模型与CRUSADE评分比较,该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757(95%
CI为0.645~0.895),优于CRUSADE评分(ΔAUC=0.120,
P<0.001)。
结论:ACS患者PCI术后抗凝治疗与院内Hb降低≥5 g/L风险增加1.5倍有关,本研究探索的基于危险因素的抗凝相关院内出血预测风险模型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指导抗凝方案的选择。
文献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抗凝药;血红蛋白测定;模型,理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志家;李子平;孙浩楠;马敏;杨清;周欣
作者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天津 300052;北京医鸣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02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志家;李子平;孙浩楠;马敏;杨清;周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凝治疗与院内血红蛋白下降风险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2022(01):7-17
A类:
P2Y
B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术后抗凝治疗,acute,coronary,syndrome,ACS,percutaneous,intervention,PCI,hemoglobin,Hb,内出血,预测风险模型,家电,疾病监测,系统数据库,观测指标,人口学,院内治疗,协变量,多变量,logistic,住院期间,用药情况,倾向性匹配,逐步回归,混合法,院前,行血,血常规检测,无缺,后院,比值比,odds,置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Killip,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glomerular,filtration,rate,eGFR,高血压病,关出,CRUSADE,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研究探索,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导抗,抗凝方案,抗凝药,血红蛋白测定
AB值:
0.24688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