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六味地黄丸治疗狼疮肾炎的作用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六味地黄丸治疗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获取六味地黄丸的成分及相关靶点;从TTD、OMIM、GENECARD等数据库分别获取LN的相关靶点并筛选出与六味地黄丸靶点基因的交集基因;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R语言可视化关键蛋白的生物功能和通路富集;分子对接验证六味地黄丸中主要活性成分与靶点蛋白的结合能力.结果:筛选得到六味地黄丸有效成分69种、有效成分靶点210个与LN共同靶点103个.生物功能涉及对脂多糖、对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和活性氧代谢过程等.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和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核心靶点可与药物有效成分稳定对接.结论:六味地黄丸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薯蓣皂苷元等多种化学活性成分,多靶点、多通路(IL-17、TNF、HIF-1等信号通路)对LN起到防治作用.
文献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狼疮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作者姓名:
陈一鸣;李桓;武上雯;龚晓红;陆超群;李松伟
作者机构: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46;泗阳康达医院,江苏泗阳223700;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一鸣;李桓;武上雯;龚晓红;陆超群;李松伟-.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六味地黄丸治疗狼疮肾炎的作用机制)[J].中医学报,2022(12):2674-2680
A类:
GENECARD
B类:
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六味地黄丸,狼疮肾炎,lupus,nephritis,LN,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ystems,pharmacology,database,analysis,platform,TCM,SP,TTD,OMIM,靶点基因,交集,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关键蛋白,生物功能,主要活性成分,靶点蛋白,结合能,选得,脂多糖,活性氧代谢,代谢过程,通路富集分析,interleukin,tumor,necrosis,Th17,细胞分化,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HIF,核心靶点,药物有效成分,槲皮素,山柰酚,薯蓣皂苷元,化学活性成分,多靶点,多通路,防治作用,系统性红斑狼疮
AB值:
0.27734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