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紫色土区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
文献摘要:
为明确紫色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C)、氮(N)、磷(P)质量分数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变化的影响,对比分析了 3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林地、园地、耕地)下,不同土层(0~5,5~10,10~15,15~20 cm)C,N,P质量分数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0~5 cm 土层,林地C及园地N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耕地(p<0.05),而5~10,10~15,15~20 cm 土层C,N质量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土层中,园地P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林地、耕地(p<0.05).研究区土壤C∶N,C∶P,N∶P均值分别为10.63,36.08,3.32,皆低于中国与全球土壤均值.0~5 cm 土层,林地C∶N,C∶P,N∶P显著高于园地(p<0.05);5~10,10~15,15~20 cm 土层,耕地C∶P,N∶P显著高于园地(p<0.05).相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5 cm 土层的C,N,P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5~10,10~15,15~20 cm 土层(p<0.05),但C∶N,C∶P,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土壤容质量、pH值、含水率与土壤C,N质量分数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导率、阳离子交换量与土壤P质量分数、C∶P、N∶P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区林地土壤C,N,P比例相对更均衡,土壤理化性质间存在显著相互作用,N为该区域土壤养分限制性元素.
文献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化学计量特征;碳质量分数;侵蚀;紫色土
作者姓名:
梁珂;何丙辉
作者机构: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引用格式:
[1]梁珂;何丙辉-.紫色土区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10):29-36
A类:
B类:
紫色土,下土,土壤碳,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生态化学计量比,园地,不同土层,电导率,阳离子交换量,林地土壤,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养分限制,限制性,碳质量分数
AB值:
0.15889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