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消落带土壤再利用过程镉元素变化及环境影响
文献摘要:
消落带土中能滞留的各种营养物质,可以通过移土培肥加以利用,但消落带土壤中含有的重金属作为非生物降解型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具有潜在生态危害.本文通过将三峡库区奉节、云阳、涪陵消落带土壤分别与近岸黄壤、石灰土、酸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土壤混合并浸泡,研究重金属镉(Cd)的形态变化及生物易利用态在不同的浸泡时间下的变化.结果表明:Cd元素不同赋存形态(水溶态、交换态、碳酸盐态、腐殖酸态、铁锰氧化态、强有机态、残渣态)的含量变化差异明显,例如消落带各种土壤中的生物易利用态(包含水溶态、离子交换态和碳酸盐态)在与近岸酸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混合浸泡后,浸泡第一阶段(第7d取样),各混合液中的生物易利用态就达到了最高值,在第二、三阶段(第15 d、45 d)含量逐步降低,但在最后阶段(第80 d)含量有增加的趋势.此外,高重金属含量的消落带土壤与近岸不同类型土壤混合后,Cd生物易利用态含量有所提高.根据生物可利用系数K评价认为,Cd含量(15.01 mg/kg)较高的消落带土壤不宜移土培肥到酸性紫色土区,而黄壤则是消落带土壤的最适宜移土区.
文献关键词:
消落带;土壤再利用;Cd元素;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董金秀;杨振鸿;刘良
作者机构:
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东南地质大队,重庆 400038;长江师范学院 绿色智慧环境学院,重庆 408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董金秀;杨振鸿;刘良-.消落带土壤再利用过程镉元素变化及环境影响)[J].三峡生态环境监测,2022(03):46-51
A类:
B类:
消落带,土壤再利用,镉元素,滞留,营养物质,培肥,非生物,生物降解,生态危害,三峡库区,奉节,云阳,涪陵,近岸,黄壤,石灰土,酸性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土土,重金属镉,Cd,形态变化,浸泡时间,赋存形态,碳酸盐,腐殖酸,氧化态,残渣态,含量变化,离子交换态,第一阶段,7d,混合液,最高值,重金属含量,利用系数
AB值:
0.33677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