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炎性泄殖腔源性息肉临床病理学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炎性泄殖腔源性息肉(ICP)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病理科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于2014-01-2021-12收集的7例诊断为ICP的临床资料、病理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切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ICP患者,男性2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肛管肿物,可伴反复出血.镜下见由直肠黏膜的柱状上皮、肛管移行带(ATZ)上皮与肛管鳞状上皮被覆,常伴柱状上皮糜烂、脱落.直肠黏膜腺体形态多样,呈拉长、扭曲、分支或轻度锯齿状,黏膜表面可见形态复杂的绒毛状结构.位于黏膜固有层及黏膜肌层的平滑肌及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层厚增加,平滑肌排列紊乱,可使腺体隐窝内陷于黏膜肌层中形成异位腺体.免疫组化Desmin显示黏膜层隐窝间的平滑肌组织呈不连续且无多级分支结构,并指向黏膜表面.结论 ICP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肛管病变,属于黏膜脱垂相关性炎症性息肉中一个亚型,确诊主要依赖发病部位及病理学形态.需要与各种发生于肛管上皮移行区的病变相鉴别,尤其是肛管腺癌.
文献关键词:
肛管;炎性泄殖腔源性息肉;黏膜脱垂相关性炎症性息肉
作者姓名:
蒋汉文;苏曙光;万里燕;郭明星;赖肖芬;李艳;郭雄波
作者机构:
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广州 511402;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病理科,广州 51140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广州 51144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蒋汉文;苏曙光;万里燕;郭明星;赖肖芬;李艳;郭雄波-.炎性泄殖腔源性息肉临床病理学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22(10):952-955
A类:
炎性泄殖腔源性息肉,绒毛状结构,黏膜脱垂相关性炎症性息肉
B类:
临床病理学,ICP,病理学特征,番禺区,妇幼保健院,病理科,中心医院,广州医科大学,胃肠外科,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平均年龄,肛管,肿物,复出,直肠黏膜,柱状,ATZ,鳞状上皮,被覆,糜烂,腺体,拉长,锯齿状,固有层,肌层,平滑肌,纤维组织,隐窝,窝内,内陷,陷于,异位,Desmin,黏膜层,肌组织,分支结构,发病部位,移行区,变相
AB值:
0.27087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