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社会隔离与城市居民遭受犯罪侵害的相关性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文献摘要:
已有文献对社会隔离和犯罪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但主要聚焦于种族或族群之间的社会隔离,对个体活动联系和情感联系等方面的关注相对不足.文章以1148份在广州市74个典型社区居住3 a以上居民的问卷为数据基础,构建了社会联系、邻里联系、活动联系和情感联系相结合的社会隔离指标体系,在控制个体基本属性的基础上,探讨了社会隔离与暴力侵害、入室盗窃、社区内扒窃和社区外扒窃四大犯罪类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整体上,社会隔离与居民遭受犯罪侵害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但部分指标和特定犯罪类型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其中,1)与暴力侵害具有显著相关性的指标仅有意见建议(负相关);2)与入室盗窃具有显著相关性的指标包括社区内亲朋人数(负相关)、社区情感(正相关)和社区管理服务满意度(正相关);3)与社区内扒窃具有显著相关性的指标包括社区内亲朋人数(负相关)、邻里是否相互串门(正相关)、邻里是否相互借东西(负相关)和居民对社区管理服务的满意度(正相关);4)与社区外扒窃具有显著相关性的指标包括是否失业(负相关)、邻里关系和谐程度(正相关)、意见建议(负相关)和居民对管理服务满意度(正相关).总的来看,不同衡量维度的社会隔离与社区的非正式社会控制、居民对犯罪的警惕程度有关,从而导致其对居民遭受犯罪侵害概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随受侵害类型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文献关键词:
社会隔离;受害者;扒窃;入室盗窃;暴力侵害;社会网络关系;个体情感;广州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古杰;周素红;宋广文
作者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南益阳413000;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省公共安全与灾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510275;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公共安全地理信息分析中心,广州51802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古杰;周素红;宋广文-.社会隔离与城市居民遭受犯罪侵害的相关性分析——以广州市为例)[J].热带地理,2022(10):1752-1760
A类:
B类:
社会隔离,城市居民,种族,族群,典型社区,数据基础,社会联系,基本属性,暴力侵害,入室盗窃,扒窃,区外,犯罪类型,分指,显著相关性,意见建议,内亲,亲朋,区情,社区管理,管理服务满意度,串门,互借,失业,邻里关系,总的来看,非正式,社会控制,种差,受害者,社会网络关系,个体情感
AB值:
0.27688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