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预测肝移植术后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发生的临床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受者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 B细胞占单个核细胞比例变化情况及其与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ACR)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的80例成人受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CR,将受者分为ACR组(25例)和非ACR组(55例)。术前、术后各个时间点抽取参加研究者静脉血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异硫氰酸荧光素-单克隆鼠抗人CD19抗体、藻红蛋白-单克隆鼠抗人CD24抗体和别藻蓝蛋白-单克隆鼠抗人CD38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19+CD24hiCD38hi B细胞百分比。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CR组、非ACR组受者术前外周血平均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分别为(3.13±0.91)%、(3.49±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6,P>0.05)。ACR组术后发生ACR前外周血平均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为(1.87±0.70)%。非ACR组受者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外周血平均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分别为(1.64±0.52)%、(1.63±0.56)%和(2.04±1.24)%,术后3、6个月平均值均低于术前和术后1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CR组受者发生ACR时外周血平均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为(0.8±0.5)%,低于发生ACR前的平均水平(t=5.752,P<0.05),且低于非ACR组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的平均水平(P<0.05)。ACR组受者接受抗排斥反应治疗后,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也逐渐增加,ACR发生后7 d为(0.84±0.08)%,与ACR发生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生30 d后达(1.65±0.18)%,与ACR发生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截断值为1.015%时,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预测ACR发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6和0.702,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95%CI: 0.671~0.879,P<0.05)。结论: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下降与肝移植术后ACR反应发生有关,并可作为预测ACR发生的细胞标志物。
文献关键词:
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肝移植
作者姓名:
沈恬;郑珊华;刘征涛;耿磊;郑树森;徐骁
作者机构:
310003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310022 树兰(杭州)医院肝胆胰外科;310003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310022 树兰(杭州)医院肝胆胰外科;310006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 浙江省肿瘤融合研究与智能医学重点实验室
引用格式:
[1]沈恬;郑珊华;刘征涛;耿磊;郑树森;徐骁-.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预测肝移植术后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发生的临床研究)[J].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22(01):27-31
A类:
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
B类:
CD19+CD24hiCD38hi,肝移植术后,受者,ACR,浙江大学,学医,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异硫氰酸荧光素,单克隆,藻红蛋白,藻蓝蛋白,流式细胞仪,单因素方差分析,较正,正态分布,Kaplan,Meier,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平均水平,截断值
AB值:
0.12275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