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齐岳山隧道岩溶发育特征与溶洞处治技术研究
文献摘要:
为解决复杂岩溶隧道溶洞处治难题,以利万高速公路谋道连接线工程齐岳山隧道为依托,调研隧道施工过程中揭露的26处溶洞,分析溶洞的发育规模、充填特性、含水特性、发育位置与地质成因,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特大型溶洞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规律,通过案例分析探讨隧道不同位置溶洞处治技术.结果表明:1)隧道揭露中型溶洞最多,大型溶洞次之,小型和特大型溶洞最少,揭露溶洞多为无充填或部分充填的干溶洞,发育位置主要集中于掌子面;2)隧址区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利于岩溶发育,但由于隧道高程较高,地下水位接近或低于隧道设计标高,未揭露含水溶洞;3)溶洞与隧道交接部位隧道围岩位移量最大,需加强支护;4)形成隧道不同位置、不同规模溶洞的处治技术与原则并应用到工程实际中,后期运营结果证明溶洞处治效果良好.溶洞处治应建立规范化超前探测、标准化处治流程、模块化处治技术及针对性处治方案.
文献关键词:
岩溶隧道;溶洞;发育特征;变形规律;处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赵少忠;黄鑫;许振浩;李明海
作者机构: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15;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河南焦作 454003;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061;恩施州公路管理局,湖北 恩施 445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少忠;黄鑫;许振浩;李明海-.齐岳山隧道岩溶发育特征与溶洞处治技术研究)[J].隧道建设(中英文),2022(07):1289-1299
A类:
齐岳山
B类:
隧道岩溶,岩溶发育特征,处治技术,岩溶隧道,高速公路,连接线,接线工程,隧道施工,施工过程,发育规模,地质成因,特大型,大型溶洞,隧道围岩,围岩变形,不同位置,部分充填,掌子面,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隧道设计,设计标高,未揭露,交接,围岩位移,位移量,加强支护,不同规模,工程实际,处治效果,立规,超前探测,处治方案,变形规律
AB值:
0.29069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