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儿童坏死性肺炎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 的:探讨儿童坏死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218例重症肺炎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肺坏死将患儿分为坏死性肺炎(necrotizing pneumonia,NP)组(96 例)和非坏死性肺炎(non-necrotizing pneumonia,NNP)组(122 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营养不良、热程、住院时间、影像学表现、治疗及转归随访情况)、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D-二聚体(D-dimer)、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支气管镜下表现的差异,对坏死性肺炎相关临床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各指标最大诊断价值的临界值.结果: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原学分类、支气管镜下表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组患儿的影像学吸收时间长于NNP组(P<0.05).两组患儿营养不良、热程、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RP、PCT、D-dimer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岁以下患儿的影像学吸收时间短于6岁以上者,病程10 d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患儿影像学吸收时间短于病程10 d以上者,混合感染组的影像学吸收时间明显长于单一病原感染组.对两组病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热程、住院时间、CRP、PCT、D-dimer是继发肺坏死的危险因素(分别为P<0.001、P<0.001、P<0.001、P=0.013、P=0.001).绘制热程、CRP、PCT、D-dimer的ROC曲线,发现当热程>11.5 d、CRP>48.35 mg/L、D-dimer>4.25 mg/L时,对于预测肺坏死的发生有一定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分别为0.909、0.836、0.747,P均<0.001].结论:儿童坏死性肺炎的热程、住院时间长,混合病原感染的影像学吸收时间明显长于单一病原感染;与6岁以上组患儿及病程>10 d组患儿相比,6岁以下以及病程10 d内的患儿行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的疗效更具优势;炎症指标CRP、PCT、D-dimer明显升高,热程、CRP、PCT、D-dimer是重症肺炎继发肺坏死的危险因素,热程>11.5 d、CRP>48.35 mg/L、D-dimer>4.25 mg/L对诊断坏死性肺炎有较高预测价值.
文献关键词:
儿童;坏死性肺炎;危险因素
作者姓名:
钱婧;魏友加;程毅菁;张奕;彭博;朱春梅
作者机构: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北京 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大数据中心,北京 100020
引用格式:
[1]钱婧;魏友加;程毅菁;张奕;彭博;朱春梅-.儿童坏死性肺炎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03):541-547
A类:
B类:
坏死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临床特点,首都儿科研究所,所附,儿童医院,呼吸科,重症肺炎患儿,病例资料,necrotizing,pneumonia,NNP,营养不良,热程,影像学表现,转归,归随,实验室检查,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reactive,protein,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二聚体,dimer,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诊断价值,病原学,白细胞计数,以上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混合感染,病原感染,制热,area,under,curve,合病,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炎症指标,预测价值
AB值:
0.22750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