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高校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机制与路径
文献摘要:
开展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活动,为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营造良好环境,创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校园条件,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筑牢共有精神家园,对于高校铸牢各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常关键.中华文化认同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呈现目标价值的一致性,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认同教育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呈现共生效应.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活动体制机制建设,构筑校园文化活动公共空间、精神空间,搭建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场域和平台,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各民族风俗文化的学习宣传教育,创新开展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活动,健全交往交流交融机制,推进文化和心理互嵌,消除各种阻碍交往交流交融的壁垒,增进族际交流沟通的主动性,促进各族学生同心同向同行.
文献关键词:
高等院校;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洪盛志
作者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洪盛志-.高校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机制与路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06):69-76
A类:
B类:
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机制与路径,教育活动,各族,良好环境,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关,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目标价值,共生效应,校园文化活动,体制机制建设,公共空间,精神空间,各民族,民族风,风俗文化,学习宣传,宣传教育,互嵌,同向同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
AB值:
0.22050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