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群际接触理论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机理与路径
文献摘要: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我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基本要求.作为解决群际冲突问题而构建起来的群际接触理论,可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重要启示.首先,依据群际接触理论框架阐释了其最优条件,分析了增进了解、缓解焦虑、产生共情三大作用机制与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在机理,即交往是增进各民族群体间的了解与互动;交流是通过情感交流缓解交往中的焦虑感;交融是产生共情,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其次,在群际接触的最优条件和作用机制下探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路径:一是以政策文件为支持,推进民汉学生混合制与互嵌式社区建设;二是以合作学习为条件,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三是以现代媒体技术为手段,促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交融创新.
文献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群际接触;交往交流交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秋丽;李文钰;熊冰
作者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宁530006;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81;北海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北海536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秋丽;李文钰;熊冰-.群际接触理论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机理与路径)[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2(05):34-40
A类:
B类:
群际接触理论,化民,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机理与路径,新时代民族工作,群际冲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要启示,最优条件,共情,内在机理,族群,群体间,情感交流,解交,焦虑感,下探,政策文件,汉学,混合制,互嵌式社区,社区建设,合作学习,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现代媒体,媒体技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交融,融创
AB值:
0.26397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