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大鼠脑干早期创伤性轴索损伤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脑干创伤性轴索损伤后30 min的差异代谢物和关键代谢通路.方法 将1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脑干创伤性轴索损伤组(TAI组),每组5只.采用Marmarou模型建立SD大鼠脑干创伤性轴索损伤模型,并以生命体征测量、HE染色和嗜银染色进行模型评价.采用UPLC/TripleTOF-MS系统分析TAI组和Sham组脑干组织的代谢物变化,筛选差异代谢物和分析差异代谢通路.结果 与Sham组相比,TAI组被打击后立即进入不同程度的昏迷状态,伴有生命体征紊乱,伤后30 min发现脑干存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包括月桂酰二乙醇酰胺、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PE(20∶5(5Z,8Z,11Z,14Z,17Z)/24∶1(15Z))、PC(16∶0/16∶1(9Z))、(2E,6Z)-十二二烯酸甲酯、六甲密胺,涉及代谢途径包括甘油磷脂代谢、甘油脂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自噬-动物、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生物合成.结论 利用UPLC/TripleTOF-MS技术进行大鼠脑干早期TAI的代谢组学研究,发现了 6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及相关代谢通路,为脑干早期TAI的法医学鉴定和诊治提供了依据.
文献关键词:
法医学;生物标志物;代谢组学;创伤性轴索损伤;脑干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倩玲;李灵玥;徐璐瑶;杨彬;乔东访;岳霞
作者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法医学院,广东广州51051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倩玲;李灵玥;徐璐瑶;杨彬;乔东访;岳霞-.大鼠脑干早期创伤性轴索损伤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J].中国法医学杂志,2022(06):547-553
A类:
创伤性轴索损伤,TripleTOF
B类:
脑干,非靶向代谢组学,组学研究,代谢组学技术,差异代谢物,关键代谢通路,周龄,假手,Sham,TAI,Marmarou,损伤模型,生命体征,HE,银染,模型评价,UPLC,代谢物变化,差异代谢通路,昏迷状态,弥漫性轴索损伤,代谢组学分析,出差,月桂,邻苯二甲酸,乙基,PE,8Z,11Z,14Z,17Z,15Z,9Z,2E,6Z,二二,甲酯,六甲,密胺,代谢途径,甘油磷脂代谢,甘油脂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逆行,内源性大麻素,自噬,糖基磷脂,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生物合成,潜在生物标志物,法医学鉴定
AB值:
0.3149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