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伤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TEVAR)后手术入路伤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连续纳入2005年8月-2021年6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TEVAR治疗的939例患者,根据术后伤口是否发生脂肪液化分为脂肪液化组(n=73)与非脂肪液化组(n=866),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超重、既往病史、影像学表现、贫血、肾功能不全、手术入路及实验室指标等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TEVAR患者手术入路脂肪液化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合并胸腔积液等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液化组超重(82.8%vs.67.4%,P=0.011)、肾功能不全(22.9%vs.13.3%,P=0.028)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脂肪液化组.脂肪液化组肌酸激酶同工酶[10.00(7.00,14.00)U/L vs.11.00(8.00,15.00)U/L,P=0.018]、血红蛋白[(130.64±17.33)g/L vs.(134.96±16.42)g/L,P=0.032]、股动脉穿刺比例(4.2%vs.16.1%,P=0.007)明显低于非脂肪液化组(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OR=2.226,95%CI 1.135~4.364,P=0.020)、肾功能不全(OR=2.116,95%CI 1.119~4.003,P=0.021)是TEVAR术后伤口脂肪液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股动脉穿刺(OR=0.273,95%CI 0.084~0.889,P=0.031)是TEVAR术后伤口脂肪液化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合并超重、肾功能不全可增加TEVAR术后伤口脂肪液化的风险,采用股动脉穿刺入路可降低TEVAR术后伤口发生脂肪液化的风险.
文献关键词:
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脂肪液化;肾功能不全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志强;王亚松;王效增;隋洪刚;李智佳;孔德福
作者机构:
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辽宁沈阳 110016;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辽宁沈阳 11012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志强;王亚松;王效增;隋洪刚;李智佳;孔德福-.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伤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22(12):1241-1247
A类:
腔内隔绝术后
B类:
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伤口,脂肪液化,相关因素分析,TEVAR,后手,手术入路,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超重,影像学表现,贫血,肾功能不全,实验室指标,logistic,患者年龄,冠心病史,糖尿病史,胸腔积液,肌酸激酶同工酶,股动脉穿刺,独立保护,保护因素,穿刺入路
AB值:
0.13836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