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期刊详情
《麦类作物学报》
欢迎使用《麦类作物学报》在线办公系统 《麦类作物学报》的新网站开通了,网址为http://www.tcrop.net/(tcrop是麦类作物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ofTriticeaeCrops的缩写)。网站上有本刊的各种信息、在线办公系统和创刊以来的所有文章。 今后,投稿和稿件送审都将在线进行,不再接受电子邮件投稿。 作者投稿前,请先仔细阅读本刊网站首页上部“作者须知”栏里的“作者投稿指南”,点开“作者投稿”界面后,也请仔细阅读“登录须知”。 《麦类作物学报》编辑部 2009年7月16日
{{ isqkjj == false ? "展开" : "收起" }}
出版周期:月刊
语种:中文
影响因子:1.74
国内刊号:61-1359/S
国际刊号:1009-1041
♦ 主要栏目:遗传育种 品质改良 生理与栽培 抗病与抗逆 文献综述 研究简报
♦ 获奖情况: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CD核心库收录期刊
♦ 收录情况: {{ e.split(":")[0] }} < 查看更新情况
♦ 期刊情况:CSCD,CSTPCD,北大核心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作物学会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联系方式
主编:孙其信
电话:029-87082642
邮编:712100
邮箱:mlzw@chinajournal.net.cn
地址:陕西杨陵邰城路3号
发文分析
发文类型:
{{ obj.kz7 == 1 ? "学术" : obj.kz7 == 2 ? "学术+科普" : obj.kz7 == 3 ? "科普" : "未知" }}
年刊文量:
{{ obj.wznum }}篇
单期页码:
{{ obj.maxpage }}页
发文地域: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机构特征:
{{ item.word }}
发文热门词:
{{ item.name }}
文章分类:
{{ item.key }}({{ (item.value * 100).toFixed(2) }}%)
{{ iswzfl == false ? "展开更多" : "收起全部" }}
{{ item.flname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学者H指数区间
机构H指数区间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出刊日期:月刊,每月15日出版。

20221019日星期三

                    

 

公告(官网信息)


最近我们发现,有一些假冒本刊在线投稿系统的网站,采用与《麦类作物学报》相似的网页、网址和邮箱发送征稿通知以及收取审稿费、版面费的信息,以骗取钱财。详细情况见【通知公告】栏的再次提醒作者朋友:谨防上当受骗!!!


《麦类作物学报》稿约

【官网信息】

 

《麦类作物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学术性专业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多次荣获省、部级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现已被国内外多家权威性文摘期刊和数据库固定转载或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全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源期刊。

本刊主要刊载麦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遗传育种、生理生化、栽培管理、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学术论谈。

1.来稿要求

1)来稿要求内容充实且具有创新性,数据可靠,条理清楚,论述有据,文字精练,图表简明。一般不要超过6个版面(包括图表在内。上下左右页边距各2厘米。正文用5号宋体字,一级标题用小4号宋体字,二级标题用5号黑体字。每页约44行,每行42字,或者双栏每栏每行21字;图表中用小5号宋体字,能排半栏的就排半栏,但不能缩小字号硬压缩成半栏)。请在首页下方注明课题资助项目名称(批准号)及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学位、职称、研究方向、电话、电子信箱等信息)

2)图表中的所有汉字(包括注释在内)都要有英文,图中大量出现品种名称时(如聚类图)请用代号表示(在第一次出现代号的图或表下,以注释的方式给出各代号所指代的品种中英文名称)。

3)按照我国新出台的参考文献标准(要求自2015121日起必须执行),中文参考文献一律要有完整的英文对照;英文或汉语拼音姓名一律要姓在前,名在后,姓的字母全大写,名缩写,但不要缩略号;文献来源的页码不要起止页码,要具体引用的那一页(或几页)的页码;有Doi号的文献要保留Doi号。具体格式如下:

  [1]  张永平王志敏张英华. 节水栽培条件下不同粒叶比小麦的光合性能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 2009, 29(5): 861.

  ZHANG Y P, WANG Z M, ZHANG Y H, et al. Photosynthetic perfor mance of wheat 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grain-leaf ratio under limited

 irrigation [J]. Journal of   Triticeae Crops , 2009, 29(5): 861.

  [2] 金善宝.中国小麦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13.

  JIN S B. Chinese Wheat [M].Beijing: China Agriculture Press, 1996:13.

             

另外,不要引用无英文摘要的期刊文献,尽量少用图书文献和学位论文(因为学位论文没有经过同行专家评审,可靠性不好确定)。
  
4)本刊对综述性稿件还有如下要求:国内其他期刊上近七八年来未刊登过同类选题的综述文章;来自学术性期刊的参考文献不少于40条,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0条,近5年的新文献不少于10条;要有归纳分析及作者自己的观点,不能只是文献堆砌;表达要精炼准确,语言要完全由作者组织,不宜复制参考文献中的语句。

5)学术论谈类稿件一般应由有关专家撰写,要就麦类作物研究方面存在的某些焦点问题、尚存争议但具有应用前景的理论或实践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或商榷争鸣。

6)为了保持学术性期刊的严肃性,本刊每期限登品种介绍4个以内。为了避免品种培育人与文字介绍作者不一致而造成的各种纠纷,品种介绍来稿时要盖上单位印章,并附品种审定证书复印件。

2.投稿方式

通过本刊网站(http://mlzwxb.alljournals.ac.cn)在线投稿(不用邮寄纸样),具体方法见网站上的投稿指南。投稿过程中若遇到问题,可向编辑部电话(029-87082642)反映。

3.稿件处理周期

本刊从投稿到反馈审稿意见一般不超过2个月,到稿件刊出一般不超过7个月。投给本刊的稿件,可点击作者查稿,随时查询处理进程。若投稿1个月后稿件状态仍处在审稿中,可通过电话向责任编辑查询审稿结果(稿件进入待审状态之后,点击您的稿件标题,即可在打开的页面下部看到稿件责任编辑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在4个月内请不要另投他刊,若有此类现象发生,务请及时来函告知。

4.收费

文稿在本刊决定录用前,不收取审稿费;决定录用后,即向第一作者酌收文章发表费。为了限制文章篇幅,增加信息密度,超过7个版面的,超过部分要酌量加收发表费。

5.文责与版权

来稿文责自负,凡因文章内容有政治性错误、不实、泄密、数据错误,以及侵犯其他公民或法人的合法权益的(包括署名纠纷在内),作者应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因此而给期刊编辑部造成的损失;作者来稿发表后,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其编辑版权归本刊所有。本刊有权将其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等国内外文献检索机构报送并上网。对此,作者如不同意应在投稿时向本刊声明,否则视为同意,届时编辑部将不再通知作者。

  6.稿酬

稿件刊登后即付稿酬,并赠送样书2本。本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于中国期刊网优先出版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等网站在线发行。作者若不同意其论文在以上媒体转载,请在来稿时说明,否则视作同意。入编以上媒体,作者应得著作权使用费加于稿酬中由本刊一并下发。

   《麦类作物学报》编辑部20201月修订

 

通讯地址:陕西杨凌邰城路3号《麦类作物学报》编辑部
邮政编码:712100     联系电话:029-87082642(兼传真)

 

学术论文:{{ zhichengxiangqing.pkmark || 0 }}篇
科普文章:{{ zhichengxiangqing.hxmark || 0 }}篇
职称要求查看来源
职称说明
以上信息,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