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期刊详情
《作物学报》
《作物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有关作物科学的学术期刊。前身可追溯到1919年1月中华农学会创办的《中华农学会丛刊》,后相继改名为《中华农林会报》、《中华农学会报》、《中国农业研究》和《农业学报》,1962年改为现名《作物学报》。主要刊登农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生态、种质资源、谷物化学、贮藏加工以及与农作物有关的生物技术、生物数学、生物物理、农业气象等领域以第一手资料撰写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以及专题综述、评述等。办刊宗旨是为繁荣我国作物科学技术、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加速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读者对象是从事农作物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和具有同等水平的专业人士。 《作物学报》从1999年起连续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的资助。2006—2011年连续6年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B类)”资助。从2002年起连续9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授予“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11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2005年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9年被中国期刊协会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授予“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据北京大学图书馆编著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和2008年版)登载,《作物学报》被列在“农学、农作物类核心期刊表”的首位。
{{ isqkjj == false ? "展开" : "收起" }}
出版周期:月刊
语种:中文
影响因子:2.42
国内刊号:11-1809/S
国际刊号:0496-3490
♦ 主要栏目: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综述
♦ 获奖情况: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2011年) ,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9年)
♦ 收录情况: {{ e.split(":")[0] }} < 查看更新情况
♦ 期刊情况:CSCD,CSTPCD,北大核心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联系方式
主编:万建民
电话:010-82108548
邮编:100081
邮箱:zwxb301@mail.caas.net.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发文分析
发文类型:
{{ obj.kz7 == 1 ? "学术" : obj.kz7 == 2 ? "学术+科普" : obj.kz7 == 3 ? "科普" : "未知" }}
年刊文量:
{{ obj.wznum }}篇
单期页码:
{{ obj.maxpage }}页
发文地域: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机构特征:
{{ item.word }}
发文热门词:
{{ item.name }}
文章分类:
{{ item.key }}({{ (item.value * 100).toFixed(2) }}%)
{{ iswzfl == false ? "展开更多" : "收起全部" }}
{{ item.flname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学者H指数区间
机构H指数区间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http://zwxb.chinacrops.org/

 (202306期)

3、出刊日期:月刊,每月12日出版。

2023428日星期五

                   

 

《作物学报》征稿简则

202305期信息】

 

1.文稿: 来稿要求内容充实且具有创新性, 数据可靠, 条理清楚, 论述有据, 文字精练, 图表简明。涉及产量性状或受环境影响大的试验, 要求有 2 年以上或多个环境的重复, 并须对数据作统计分析。综述性文章应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撰写, 其内容能对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为加强国际交流, 可用英文写稿,附中文摘要。研究论文一般包括摘要、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 7 个部分; “研究简报一般包括摘要、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和参考文献 6 个部分。首页下方注明课题资助项目名称(批准号)和作者联系方式(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投稿方式: 登陆本刊网站在线投稿(http://zwxb.chinacrops.org/)。投稿格式: Word 文档, A4 页面, 1.5 倍行距, 正文 5 号字, 单栏, 四周留空, 以便修改。

2.摘要: 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简明、确切地论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必须符合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的原则。研究论文的英文摘要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5个要素,英文500词。内容尽可能详细,即应写出论文的重要研究背景,主要研究目的,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过程及主要结果和结论,重点描述研究中的创新内容,尽量包括论文中的主要论点和重要细节(重要的论证和数据)研究简报的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个要素,英文200~300 词。

3.计量单位: 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 m ()s ()min ()h (小时)d ()L ()kg (千克)hm 2 (公顷)t ()Pa (帕斯卡)mol (摩尔)cM (厘摩)U (酶活力单位)等。溶液浓度用 mol L –1 mg L –1 等表示, MNppm、亩等已停止使用。1 M 硫酸改为 1 mol L –1 , 1 N 硫酸改为 0.5 mol L –1。单位符号不用于无数字的文句中, 每天不写作 d”。数字与单位之间须留空。

4.图表: 图、表要少而精, 应有足够的信息, 具有自明性,即应使读者不查阅正文即可理解图、表的内容。图、表应排在正文首次提及之后。图题、表题、表中横竖项目栏和注释要有中、英文对照, 图中的内容只用英文。数量关系尽量用图表示, 文字部分避免罗列与图、表重复的数字。线条图中点线要准确、清晰、美观, 不宜过粗或过细。计算机制图请提供制图参数。照片要清晰, 反差好, 如照片较多, 可拼贴成 16 cm×22 cm 的图版。表格编排采用三线表,不带竖线。用 Word 中的制表功能绘制, 勿用 Tab 键和空格键制表。表内个位数、小数点、±、-、+等应上下对齐。

5.参考文献: 应引用所有的相关参考文献。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或私人通讯不作为文献列出, 可在文中用括号注明。参考文献按照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排列,即按顺序编码制编写。在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加方括号标明文献序号。文献中作者姓名全部列出。作者应对所引文献的准确性负责, 修改时请务必逐篇核查文献的正确性。非英文期刊中的文献, 根据英文摘要的有无标注(in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in Chinese)等。几种主要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

期 刊

[序号] 作者姓名. 文章题目. 期刊名称, 出版年, ():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语种).

[1] 杨建昌, 王朋, 刘立军, 王志琴, 朱庆森. 中籼水稻品种产量与株型演进特征研究. 作物学报, 2006, 32: 949–955.

Yang J C, Wang P, Liu L J, Wang Z Q, Zhu Q S.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rain yield and plant type for mid-season indica rice cultivars. Acta Agron Sin, 2006, 32: 949–955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 Chloupek O, Forster B P, Thomas W T B. The effect of semidwarf genes on root system size in field-grown barley. Theor ApplGenet, 2006, 112: 779–786.

专 著

[序号] 作者姓名. 书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pp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语种).

[3] 莫惠栋. 农业试验统计( 2 ).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pp 467–602.

Mo H D. Agricultural Experimentation, 2nd edn. Shanghai:Shanghai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ublishers, 1992. pp 467–602(in Chinese).

[4] Sambrook J, Russell D.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3rd edn. New York: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2001.pp 304–331.

论文集

[序号] 作者姓名. 文章题目. In: 编者姓名. 论文集名称.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pp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语种).

[5] 何中虎, 肖世和, 庄巧生. “九五全国小麦育种研究进展. :庄巧生, 杜振华主编. 中国小麦育种研究进展.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2. pp 3–7.

He Z H, Xiao S H, Zhuang Q S. Wheat breeding progress from 1996 to 2000. In: Zhuang Q S, Du Z H, eds. Advance of Wheat Breeding in China. Beijing: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02. pp 3–7 (in Chinese).

6.稿件处理周期: 从投稿之日起, 半年内不得另投它刊。如修改期超过 3 个月又未及时申明理由者, 作新稿处理。刊登与否需经 2 位以上同行专家评审和常务编委终审后决定。投稿时作者可提出要求回避的同行专家名单。刊登后即付稿酬并赠送样书。

7.网站及数字出版: 本刊为完全开放获取期刊, 建有独立网站(http://zwxb.chinacrops.org/)和全文数据库, 向读者免费提供最新录用、当期及过刊全文(HTML PDF 格式)。本刊网站还有作者在线投稿、专家在线审稿、作者在线查询等功能。此外, 本刊还在国内数个数据库全文上网。

8.版权: 稿件录用后需与编辑部签订论文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及独家代理授权书

9.收费: 录用稿需支付版面费(360/)和审稿费(200/)。彩色图版500元(1张半版彩图)或1000元(2张以上彩图)。中国作物学会缴费会员享受版面费折扣;无课题经费作者可申请减免。银行汇款——开户行:交通银行北京农科院支行,户名:中国作物学会,账号:110060435018001069607。汇款时务请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单位和论文题目。编辑部收款后即寄回发票。

学术论文:{{ zhichengxiangqing.pkmark || 0 }}篇
科普文章:{{ zhichengxiangqing.hxmark || 0 }}篇
职称要求查看来源
职称说明
以上信息,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