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期刊详情
《东方法学》
本刊是法学理论双月期刊,鼓励学者通过理论创新,推动法治进步。欢迎有理论深度,有历史重感,有广阔视野的作品。本刊的读者对象是法学工作者,法津实践部门的人士、法律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对法学理论有兴趣的读者。
{{ isqkjj == false ? "展开" : "收起" }}
出版周期:双月刊
语种:中文
影响因子:6.88
国内刊号:31-2008/D
国际刊号:1674-4039
♦ 主要栏目:理论前沿 学术专论 域外之窗 青年论坛 名家讲坛
♦ 获奖情况:
♦ 收录情况: {{ e.split(":")[0] }} < 查看更新情况
♦ 期刊情况:CSSCI,北大核心
♦ 主管单位: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主办单位:上海市法学会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方式
主编:施伟东
电话:021-32556837
邮编:200050
邮箱:dffxtg@126.com
地址:上海市昭化路490号
发文分析
发文类型:
{{ obj.kz7 == 1 ? "学术" : obj.kz7 == 2 ? "学术+科普" : obj.kz7 == 3 ? "科普" : "未知" }}
年刊文量:
{{ obj.wznum }}篇
单期页码:
{{ obj.maxpage }}页
发文地域: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机构特征:
{{ item.word }}
发文热门词:
{{ item.name }}
文章分类:
{{ item.key }}({{ (item.value * 100).toFixed(2) }}%)
{{ iswzfl == false ? "展开更多" : "收起全部" }}
{{ item.flname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学者H指数区间
机构H指数区间

1、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2、主办单位官网:http://www.sls.org.cn

         (从首页可进入《东方法学》)

3、刊内邮箱:dffxtg@126.com

4、刊内电话:021-52060700

5、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单月10日出版。

6、刊内微信公众号:上海市法学会 东方法学

7、刊内微博:@上海市法学会

         202214日星期二

                          

 

《东方法学》稿约

202105期信息)

 

《东方法学》是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市法学会主办的高端法学理论专业期刊,2020年起成为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来源期刊( CLSCI)。为积极适应期刊传播国际化、网络化的新趋势,扩大优稿特稿作者的学术影响力,鼓励有条件的作者提供中英文双语稿件。本刊欢迎优秀长篇幅稿件,篇幅20000字以上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刊用。

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确保学术性和公正性。限于人手,如投稿后三个月仍未接到本刊通知,作者(译者)可自行安排所投稿件。

来稿的电子文件请发至dffxtg@126.com,并附作者(译者)姓名、职称、单位规范名称、作者在中国知网上的“知网节”截图(主要反映作者历史发文情况及文献的下载量、转引量等内容)、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文中注释请严格依照本刊封三所示《注释体例》标注。

本刊已加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北大法律信息网、中国期刊网、龙源期刊网和博看网等电子传播平台。作者文稿的著作权使用费(包括但不限于英文传播与出版著作权等)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文稿被上述网络数据库收录或国际化传播,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

《东方法学》编辑部

 

《东方法学》投稿要求及注释体例

202105期信息)

 

2020 年第2 期起,本刊将执行由本刊参与制定,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推荐的《法学引注手册》,特此敬告。

一、投稿要求

投稿时请作者提供如下信息:

(一)内容摘要

要求以“内容摘要:”表示,应为论文主要内容的浓缩和提炼,不应使用诸如“本文认为”“作者认为”等评价性语言,字数在300字以内,并翻译成英文。

(二)关键词

要求以“关键词:”表示,应为反映论文最主要、最核心内容的专业术语,一般使用35个关键词,并翻译成英文。

(三)基金项目如果来稿属于基金项目资助范围内的,请在首页下脚注释中标明论文发表的资助背景,包括基金项目的类别、名称、批准号。

(四)作者简介

来稿请按如下顺序标明作者信息: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职称、联系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二、注释体例

(一)文中注释采用脚注,全文连续注码,注码放标点之后。注码号为〔〕。

(二)注释例

著作类:

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7375 页。

论文类:

沈国明:《论规制公权力与强化法治监督体系建设》,载《东方法学》2018年第1期。

文集类:

苏力:《解释的难题:对几种法律解释方法的追问》,载梁治平编:《法律解释问题》,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2页。

译作类:

[日]大木雅夫:《比较法学》,范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86页。

报纸类:

黄泽全:《为中非合作尽力》,载《人民日报》2002116日,第7 版。

古籍类:

(清)沈家本:《沈寄簃先生遗书》甲编,第43卷。

港澳台著作:

戴炎辉:《中国法制史》,台湾三民书局1966年版,第45页。

互联网资料:

陈瑞华:《异哉,所谓“捕诉合一”者》,载http://wemedia.ifeng.com/62567719/wemedia.shtmal201864日访问。

英文类:

Walch,Angela: The Bitcoin Blockchain as Financial Market Infrastructure: A Consideration of Operational Risk.Journal of Legislation and Public Policy 18,837382017.

(三)其他

1.非引用原文者,注释前加“参见”。

2.引用资料非来自原始出处者,注明“转引自”。

3.数个注释引自同一资料者,注释例:同前注〔1〕,梅因书,第31页;引文出自同一资料相邻数页者,须注明起始页与终止页,中间以“—”隔开,如“第2830 页”。

4.作者(包括编者、译者、机构作者等)为3人以上时,第一次出现时必须列全,第二次及以后出现时可仅列出第1 人,使用“等”予以省略。

其他未尽事宜按《法学引注手册》规定执行(请扫描右侧二维码获取)。

学术论文:{{ zhichengxiangqing.pkmark || 0 }}篇
科普文章:{{ zhichengxiangqing.hxmark || 0 }}篇
职称要求查看来源
职称说明
以上信息,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