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华法系立法文义解释方法与规则论析——从法律答问到唐律疏议的立法文义解释方法与技术
文献摘要:
中华法系历经二千多年的发展与积淀,形成了独特的法律文化和精湛的法律解释技法,其中立法文义解释在官方法律解释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从对文义解释的不同运用方式看,可以区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操作机制:对于重要法律用语一般是直接在疏议中给出权威确定的解释;通过串解的方式对具有关联关系的律文和重要概念一并作出解释;通过援引或假定具体案件案情的方式对文义解释作出示例;对重要语词含义作出训诂解释;通过援引令格式、儒家义理或社会公理等权威性依据释明概念或律文含义.在中华法系立法文义解释过程中,遵循"通常含义""余条准此""释不破律"等方面的解释规则,将法律解释置于法的目的之下.中华法系博大精深、富蕴宝藏,当下中国法治建设应在整理、选择、汲取、融通包括法律解释方法在内的中华法系和世界制度文明史上的一切优秀知识资源基础上,付诸实用,必将极大地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顺利推进和法治中国建设目标的达成.
文献关键词:
中华法系;立法解释;文义解释;法律答问;唐律疏议;解释规则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魏治勋
作者机构:
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魏治勋-.中华法系立法文义解释方法与规则论析——从法律答问到唐律疏议的立法文义解释方法与技术)[J].东方法学,2022(06):19-32
A类:
法律答问,引令
B类:
中华法系,法文,文义解释,论析,问到,唐律疏议,方法与技术,二千多年,法律文化,精湛,技法,中立,居于,运用方式,操作机,接在,关联关系,文和,重要概念,一并,援引,假定,案情,出示,示例,语词,训诂,公理,权威性,释明,常含,余条,不破,解释规则,博大精深,富蕴,宝藏,中国法治建设,法律解释方法,制度文明,文明史,知识资源,资源基础,付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体系建设,法治中国建设,立法解释
AB值:
0.32941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