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2011-2018年安徽暖季短时强降水及其环流背景统计特征
文献摘要:
采用2011—2018年5—8月逐10 min的地面稠密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安徽省小时强降水(hourly heavy rainfall,HHR)事件在入梅前期、梅雨期、出梅后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大别山至皖南山区西南部一带是HHR事件的易发区域,安徽省西南、东北地区HHR事件对暖季总降水贡献高达30%~40%.入梅前期,安徽省HHR事件日的发生频次低,雨强较弱;梅雨期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出梅后期雨强较大,持续时间短.按第99百分位阈值,60%以上极端持续时间(≥360 min)和极端累计雨量(≥138.0 mm)HHR事件出现在梅雨期,而60%以上极端10 min雨强(≥25.0 mm)HHR事件出现在出梅后期.梅雨期,HHR事件频次在凌晨06时和午后17时出现峰值;出梅后期,呈现明显的午后16时单峰结构.根据旋转T模式主成分客观分析法,将安徽省梅雨期HHR事件划分为低涡/切变型或锋面型(SP2型)和西北低槽型(SP1型);出梅后期则为南方低压或台风低压型(SP6型)和西北低槽型(SP1型).其中,梅雨期SP2型HHR事件主要发生在大别山区、皖南山区及其过渡地带,是梅雨期HHR事件的主要贡献者;而SP1型HHR事件主要在大别山区、皖南山区及安徽东北部等山区较易发生.出梅后期,SP1型HHR事件呈现北多南少特点,而SP6型在大别山和皖南山区有较明显的HHR事件发生,是出梅后期HHR事件的主要贡献者.
文献关键词:
安徽;暖季;小时强降水事件;客观天气分型;统计特征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吴照宪;罗亚丽;刘希;程东兵
作者机构:
安徽省池州市气象局,池州 247000;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 210009;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南京 21000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照宪;罗亚丽;刘希;程东兵-.2011-2018年安徽暖季短时强降水及其环流背景统计特征)[J].气象,2022(08):963-978
A类:
小时强降水事件
B类:
暖季,短时强降水,环流背景,统计特征,稠密,降水资料,hourly,heavy,rainfall,HHR,入梅,梅雨期,时空分布特征,皖南山区,西南部,易发区,总降水,雨强,累计雨量,百分位,凌晨,午后,单峰,低涡,切变,变型,锋面,面型,SP2,低槽,槽型,SP1,台风,压型,SP6,大别山区,贡献者,东北部,较易,客观天气分型
AB值:
0.25602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