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微小残留病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微小残留病(MRD)的影响。方法: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VCD)或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VRD)方案诱导,序贯ASCT治疗的92例初治MM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和MRD阴性率。评估不同临床特征、诱导方案、移植前疗效和移植预处理方案对于移植后第100天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结果:92例患者中,男45例,女47例,中位年龄57.3(35~67)岁,接受VCD和VRD方案诱导的患者分别为57例和35例,接受白消安+环磷酰胺+依托泊甙(BCV)或高剂量马法兰(HDM)方案移植预处理的患者分别为43例和49例。92例患者移植后总CR率由23.9%(22/92)提升至移植后的58.7%(54/92),MRD阴性率由4.4%(4/92)提升至33.7%(31/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移植前获得部分缓解(P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及≥CR疗效的三组患者,移植后MRD阴性率分别为17.6%(6/34)、33.3%(12/36)和59.1%(13/22)( P=0.006)。初诊时伴或不伴浆细胞瘤的患者,移植后的CR率分别为36.4%(4/11)和65.4%(53/81)( P=0.029),MRD阴性率分别为18.2%(2/11)和39.5%(32/81)( 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与标危组移植后MRD阴性率分别为30.5%(12/28)和42.9%(18/59)( P=0.258)。移植前达到≥VGPR疗效的患者,移植后的MRD阴性率在VCD诱导组和VRD组分别为29%(9/31)和59.3%(16/27)( P=0.033),BCV预处理组和HDM组分别为24%(6/25)和57.6%(19/33)( P=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ASCT能克服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等不良因素,显著提升MM患者的CR率和MRD阴性率,但初诊时伴浆细胞瘤的患者获益不如无浆细胞瘤的患者。
文献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微小残留病;马法兰;浆细胞瘤;回顾性队列研究
作者姓名:
沈莉菁;颛孙诗雅;倪蓓文;张旻玥;路莎莎;华燕妮;肖丹;黄洪晖;韩晓凤;钟璐;钟华;王婷;侯健
作者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上海20012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沈莉菁;颛孙诗雅;倪蓓文;张旻玥;路莎莎;华燕妮;肖丹;黄洪晖;韩晓凤;钟璐;钟华;王婷;侯健-.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微小残留病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22(36):2861-2867
A类:
B类: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多发性骨髓瘤,微小残留病,ASCT,MM,MRD,上海交通大学,学医,仁济,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VCD,来那度胺,VRD,序贯,初治,完全缓解,CR,阴性率,移植前,移植预处理,预处理方案,疗效及预后,白消安,BCV,高剂量,马法兰,HDM,部分缓解,VGPR,初诊,浆细胞瘤,细胞遗传学异常,能克服,不良因素,如无,回顾性队列研究
AB值:
0.23752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