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药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药理作用机制
文献摘要: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是一种常见的Ⅳ型过敏反应疾病,患病人群广,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解中药治疗ACD的药理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本文对ACD的发病机制、可用于治疗ACD的中药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治疗ACD的中药主要是清热药(苦参、白鲜皮)、解表药(桂枝、苍耳子、防风)、祛风湿药(雷公藤、徐长卿)、利水渗湿药(车前子、地肤子)等,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免疫球蛋白E分泌、调节辅助性T细胞1(Th1)与Th2细胞平衡、调节Th17与调节性T细胞平衡、降低肥大细胞脱颗粒比例以及抑制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pERK1/2/TLR4/NF-κB)通路、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胱天蛋白酶1(AIM2/caspase-1)炎症小体信号通路、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通路、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和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通路等.
文献关键词: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中药;药理学;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谊;任孟月
作者机构:
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广州 5100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谊;任孟月-.中药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药理作用机制)[J].中国药房,2022(14):1776-1781
A类:
B类:
中药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药理作用机制,ACD,过敏反应,新药研发,清热药,苦参,白鲜皮,解表药,桂枝,苍耳子,防风,祛风,风湿,雷公藤,徐长卿,利水渗湿,车前子,地肤子,免疫球蛋白,辅助性,Th2,细胞平衡,Th17,调节性,肥大细胞脱颗粒,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Toll,样受体,核因子,pERK1,TLR4,黑色素瘤缺乏因子,胱天蛋白酶,AIM2,caspase,炎症小体,Wnt,连环蛋白,catenin,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STAT3,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药理学
AB值:
0.35628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