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锁固段边坡模型破坏前兆特征
文献摘要:
为探究花岗岩锁固段边坡模型损伤破坏过程中的微震信号能量、频率分布特征及临界慢化现象,开展了花岗岩锁固段边坡模型的破坏试验研究,利用单轴加载系统对不同岩桥角度的花岗岩锁固段边坡模型进行加载,采用应变片、微震(microseismic,MS)监测系统对其加载全过程进行同步观测.试验结果表明:(1)岩桥角对边坡模型的破坏形式产生影响,当岩桥角为70°和90°时破坏形式以拉张破坏为主;当岩桥角为110°时为拉压混合破坏;当岩桥角为130°时为压剪破坏,前缘蠕滑段为锁固型边坡变形最大的部位.(2)在加载过程中,当存在微小损伤破裂时,主要以高频、低能的微震信号为主,当产生大尺度损伤破裂时会伴随着低频、高能的微震信号.(3)在锁固段边坡模型处于临界破坏状态时会出现明显的临界慢化现象,表现为微震信号的方差、自相关系数产生突增现象,且突增点所对应的时间均达到失稳时间的80%,具有较好的时效性,可将微震信号的方差、自相关系数的突增作为边坡模型的失稳破坏前兆信息.(4)能量比方法与临界慢化理论形成联合预测判据,可克服单一判据的缺点,提高预测的准确性.该研究可为突发型的岩质边坡监测预警提供可用的参考价值.
文献关键词:
锁固段;单轴加载;累积能量;小波变换;临界慢化理论;岩土工程.
作者姓名:
朱星;唐垚
作者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朱星;唐垚-.锁固段边坡模型破坏前兆特征)[J].地球科学,2022(06):1957-1968
A类:
B类:
锁固段,边坡模型,破坏前兆,前兆特征,花岗岩,损伤破坏,破坏过程,微震信号,信号能量,频率分布,破坏试验,单轴加载,加载系统,岩桥,应变片,microseismic,行同,同步观测,破坏形式,拉张,压剪破坏,前缘,蠕滑,边坡变形,微小损伤,大尺度,自相关系数,突增,失稳时间,失稳破坏,前兆信息,能量比,比方,临界慢化理论,联合预测,判据,发型,岩质边坡,边坡监测,监测预警,累积能量,小波变换,岩土工程
AB值:
0.33495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