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南沙群岛道明群礁库归沙洲脊槽地貌定量研究
文献摘要:
脊槽地貌(Spur?and?Groove)是现代珊瑚礁礁坪和礁前的典型地貌,其发育特征是揭示珊瑚礁形成与演化过程的重要基础,目前有关环礁各地貌带脊槽地貌形态及成因的研究仍较为薄弱.南海南沙群岛岛礁脊槽地貌发育,是进行相关研究的理想区域.本文以南沙群岛北部道明群礁东北库归沙洲的典型脊槽地貌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波束测深数据,借助小波分析和过零点分析等方法,对环礁脊槽地貌形态参数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库归沙洲各地貌带脊槽发育平均起始水深为15~16?m,主要为深水脊槽,最大起始水深相差较大(达8?m),而终止水深相似(平均为16?m左右).脊槽高差在礁前斜坡和内礁坪为2.15?m左右,在潟湖坡为1.24?m;平均槽宽在礁前斜坡为47.30?m,在潟湖坡达54.92?m.因此,在礁前斜坡脊槽发育相对密集且高差大,潟湖坡脊槽发育相对稀疏且高差小.从礁前斜坡至潟湖坡,脊槽边坡坡度逐渐增大,由"V"型脊槽向"U"型脊槽过渡,槽谷由左倾逐渐转化为右倾.同时,在内礁坪和潟湖坡多发育次一级脊槽,"V"型和"U"型共存.与全球代表性珊瑚礁脊槽形态的对比分析表明:南海地区各环礁多发育深水脊槽,其槽宽和延伸长度的关系部分符合波浪侵蚀作用主控的"V"型脊槽的拟合直线,部分符合生物建造作用主控的"U"型脊槽的拟合直线,表明其可能受上述两个作用共同控制,不同地貌带两者相对强弱不同.同时,频繁的热带风暴的破坏作用可能也是一个要因.
文献关键词:
环礁;脊槽地貌;形态参数;小波分析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梁鹏;张永战
作者机构:
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 210023;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9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梁鹏;张永战-.南沙群岛道明群礁库归沙洲脊槽地貌定量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22(05):768-775
A类:
明群礁,脊槽地貌
B类:
南沙群岛,道明,沙洲,定量研究,Spur,Groove,珊瑚礁,发育特征,形成与演化,环礁,地貌形态,岛礁,地貌发育,多波束测深数据,小波分析,过零,零点,形态参数,水深,深为,深水,水脊,止水,高差,斜坡,潟湖,边坡坡度,槽谷,左倾,右倾,槽形,南海地区,伸长,波浪侵蚀,侵蚀作用,主控,造作,两个作用,共同控制,不同地貌,热带风暴
AB值:
0.32658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