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 pleomorphic adenoma,MP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MPA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MPA发病年龄27~76岁,平均50岁,中位年龄53岁;男女比为6:5.肿瘤部位:腮腺7例,颊部2例,腭部1例,咽旁1例;其中10例为原发性肿瘤,1例为复发性肿瘤.恶性成分的组织学类型包括:唾液腺导管癌4例,肌上皮癌3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多形性腺癌1例,癌肉瘤1例.其中,侵袭性癌3例,非侵袭性癌8例.侵袭性癌中,2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术后复发,1例死亡.非侵袭性癌中未出现淋巴结转移、复发或死亡.结论 MPA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好发于腮腺.组织学通常同时具有良性多形性腺瘤成分和恶性肿瘤成分,恶性成分多为唾液腺导管癌和肌上皮癌,侵袭性癌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和死亡.
文献关键词:
涎腺肿瘤;恶性多形性腺瘤;多形性腺瘤癌变;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姓名:
辛颖;齐红;李淑薇;张佳;郭小梅;赵倩
作者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陕西省颅颌面精准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04;陕西省牙颌疾病临床研究中心,西安 710199;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病理科,西安 710004
引用格式:
[1]辛颖;齐红;李淑薇;张佳;郭小梅;赵倩-.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2(04):448-451
A类:
恶性多形性腺瘤,多形性腺瘤癌变
B类:
临床病理分析,malignant,pleomorphic,adenoma,MPA,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表型特征,发病年龄,肿瘤部位,腮腺,原发性肿瘤,复发性肿瘤,组织学类型,唾液腺导管癌,肌上皮癌,黏液表皮样癌,癌肉瘤,非侵袭性,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发于,涎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
AB值:
0.2265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