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EB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并发肝功能异常的高危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分析EB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IM)合并肝功能异常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儿科诊断为EBV-IM的149例住院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入院时ALT的检验结果,将EBV-IM患儿分为肝功能正常组(ALT为5~64 U/L)和肝功能异常组(ALT>64 U/L),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并对其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49例EBV-IM患儿中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51.01%,≥7岁患儿发生率最高;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异常组年龄大于肝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热程、淋巴结肿大、扁桃体渗出、眼睑浮肿、肝脏及脾脏肿大、皮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总数、PCT、CRP及EBV-DNA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功能异常组淋巴细胞百分比及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均高于肝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功能异常组IgA水平高于肝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异常组CD3+、CD8+T细胞水平高于肝功能正常组,而CD4+T细胞、CD19+B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低于肝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细胞百分比、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细胞水平为EBV-IM并发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在EBV-IM并发肝功能异常的预测中的Cut-off值为58.35%、12.50%,曲线下面积为0.623、0.622,灵敏度为68.40%、44.70%,特异度为56.20%、75.30%;CD4+T细胞水平对EBV-IM并发肝功能异常无预测意义(P>0.05).结论 EBV-IM患儿肝功能异常与细胞免疫相关,淋巴细胞百分比、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低CD4+T细胞水平为EBV-IM患儿并发肝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文献关键词:
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功能异常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小鹏;王美怡;刘芬
作者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儿科,上海20023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小鹏;王美怡;刘芬-.EB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并发肝功能异常的高危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2022(14):66-70
A类:
B类: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功能异常,高危因素分析,EBV,IM,上海交通大学,医院儿科,住院患儿,入院时,ALT,性别比,热程,淋巴结肿大,扁桃体,渗出,眼睑,浮肿,脾脏肿大,皮疹,白细胞总数,PCT,载量,淋巴细胞百分比,异型淋巴细胞,IgG,IgM,IgA,CD3+,CD8+T,CD4+T,CD19+B,NK,Cut,off,预测意义,细胞免疫,免疫相关
AB值:
0.17304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