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尖形碘泡虫(黏体门:碘泡虫科)的重描述及其分子系统学研究
文献摘要:
研究基于形态和分子信息重描述了寄生于嘉陵江重庆段鲫(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鳃部和胆囊的尖形碘泡虫(Myxobolus acutus Wu and Chen,1987),并获得了该虫体的18S rDNA和ITS1 rDNA序列.尖形碘泡虫成熟孢子壳面观呈梨形,前端稍尖,后端钝圆,缝面观呈宽纺锤形.孢子长(13.6±0.9)μm[(11.4—15.3)μm],宽(10.2±0.9)μm[(7.5—12.8)μm],厚(7.6±0.6)μm[(6.9—8.3)μm].两梨形极囊开口处紧靠并位于孢子前端,极囊大小不等,大极囊长(6.2±0.4)μm[(5.1—7.5)μm],宽(3.8±0.4)μm[(2.8—4.7)μm],极丝盘绕5—8圈,小极囊长(2.7±0.4)μm[(1.7—3.7)μm],宽(1.4±0.2)μm[(0.9—1.9)μm],极丝盘绕2—3圈.基于18S rDNA为分子标记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尖形碘泡虫与中华单极虫(Thelohanellus sinensis)有最近的亲缘关系,两物种形成的进化支与贝壳碘泡虫(M.musseliusae)、苍梧碘泡虫(M.tsangwuensis)和鳃基碘泡虫(M.basilamellaris)形成的进化支呈姐妹群关系.通过系统发育与寄生部位关系的分析结果推测,尖形碘泡虫的初始寄生部位可能为鳃,而胆囊则是该物种后来适应的新的寄生部位.
文献关键词:
重描述;18S rDNA;ITS1 rDNA;分子系统学;形态特征;寄生部位;鲫;尖形碘泡虫
作者姓名:
石小威;王茂;陈鸿真;高磊;刘晓聪;杨承忠;赵元莙
作者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重庆市动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重庆40133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石小威;王茂;陈鸿真;高磊;刘晓聪;杨承忠;赵元莙-.尖形碘泡虫(黏体门:碘泡虫科)的重描述及其分子系统学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22(04):555-562
A类:
尖形碘泡虫,Myxobolus,Thelohanellus,musseliusae,tsangwuensis,basilamellaris
B类:
重描述,述及,分子系统学,嘉陵江,Carassius,auratus,Linnaeus,胆囊,acutus,Wu,Chen,虫体,18S,rDNA,ITS1,孢子,梨形,后端,纺锤形,子长,开口处,紧靠,大小不等,盘绕,分子标记,系统发育分析,单极,sinensis,亲缘关系,物种形成,贝壳,苍梧,姐妹,寄生部位
AB值:
0.35636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