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丹参药对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与实验验证
文献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丹参药对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并以体外实验对相关通路进行验证.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相关文献搜集黄芪、丹参的有效成分及相关蛋白质靶点名,利用Unitprot数据库对蛋白质靶点进行基因名校正,并通过Cytoscape 3.8.0软件绘制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Drugbank数据库、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治疗靶点数据库(TTD)、GeneCard数据库搜集肝癌的基因靶点,与黄芪-丹参药对基因靶点取交集后得到核心靶点.随后利用String 11.0数据库、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分别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CCK-8 实验及流式凋亡实验检测药物对肝癌细胞的药效及PCR实验检测PI3K、AKT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共筛选出黄芪丹参药对有效成分76个以及118个核心靶点,经过PPI分析,黄芪丹参药对治疗肝癌可能与AKT1、JUN、MAPK1、MAPK8、IL6、MAPK14、FOS、ESR1、EGFR、CCND1 等靶点相关.GO及KEGG富集分析发现,黄芪丹参药对主要作用于转录因子,参与细胞凋亡过程,通过癌症相关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及TNF信号通路等起效.CCK-8实验、流式凋亡实验以PCR实验表明黄芪丹参药药对对肝癌有效,并且通过P13K/AKT信号通路发挥凋亡作用.结论:黄芪-丹参药对治疗肝癌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而PI3K/AKT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文献关键词:
黄芪;丹参;药对;肝癌;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靶点;PI3K/AKT信号通路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苏晓鹏;晏军;张潞潞;李玲孺;党志博;李玲;周怡驰;胡世平
作者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肝病科,深圳,51817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苏晓鹏;晏军;张潞潞;李玲孺;党志博;李玲;周怡驰;胡世平-.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丹参药对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与实验验证)[J].世界中医药,2022(24):3449-3455,3461
A类:
Unitprot
B类:
网络药理学,药对,体外实验,相关通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有效成分,点名,名校,Cytoscape,靶点网络,网络图,Drugbank,孟德尔遗传,OMIM,治疗靶点,TTD,GeneCard,基因靶点,交集,核心靶点,String,Metascape,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基因本体,富集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CCK,实验检测,肝癌细胞,药效,PI3K,基因表达水平,黄芪丹参,AKT1,JUN,MAPK8,IL6,MAPK14,FOS,ESR1,EGFR,CCND1,起效,对对,P13K,凋亡作用,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
AB值:
0.30348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