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互动式浮针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病人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 观察互动式浮针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病人的影响.方法 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住院的脑卒中病人15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浮针组和虚拟现实组,每组50例.3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基本康复干预.虚拟现实组采用基于任务导向的虚拟现实技术干预,浮针组采用浮针治疗,联合组采用互动式浮针联合虚拟现实技术.治疗4周后观察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表(FMA)、视觉模拟评分(VAS)、患侧手肿胀度、改良Ashworth量表(MAS)、Barthel指数.结果 治疗后,3组FMA评分、VAS评分及患手体积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联合组FMA评分、VAS评分以及患手体积均优于浮针组和虚拟现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MAS评分、Ba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联合组MAS评分优于浮针组与虚拟现实组,Bathel指数优于浮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动式浮针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CRPS-Ⅰ病人上肢肿胀、疼痛与肌肉痉挛,促进上肢正常运动模式的重建,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单纯浮针与单纯虚拟现实训练更有优势.
文献关键词:
脑卒中;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互动式浮针;虚拟现实技术;上肢功能障碍
作者姓名:
王超;王维;廖辉雄;沈梅
作者机构: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 广东深圳 518000
引用格式:
[1]王超;王维;廖辉雄;沈梅-.互动式浮针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病人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14):2653-2656
A类:
互动式浮针
B类:
虚拟现实技术,缺血性脑卒中,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深圳市龙华区,医院住院,常规药物,本康,康复干预,基于任务,任务导向,浮针治疗,后观,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表,FMA,视觉模拟评分,VAS,患侧,肿胀度,Ashworth,MAS,Barthel,Bathel,脑卒中后,肌肉痉挛,运动模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虚拟现实训练,上肢功能障碍
AB值:
0.20123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