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通腑茯苓饮联合电针治疗大鼠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作用机制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探究通腑茯苓饮联合电针通过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信号通路对大鼠骶上脊髓损伤(S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雌性大鼠分为对照组(8只)和实验组(37只).实验组37只大鼠先复制SSCI模型,再复制SSCI后NB模型,其中5只大鼠模型复制失败,其余3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通腑茯苓饮组、电针组及联合组,每组8只.通腑茯苓饮组给予通腑茯苓饮6.25 g/(kg·d)灌胃处理;电针组对长强穴和维胞穴进行电针治疗,留针20 min,1次/d;联合组同时予以2种治疗;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均连续治疗14 d.检测各组大鼠膀胱重量、残余尿量及尿流动力学指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学评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脊髓组织NGF、TrkA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通腑茯苓饮组、电针组及联合组大鼠膀胱重量、残余尿量增加,膀胱漏尿点压力、病理评分升高(P<0.05),膀胱顺应性降低,膀胱最大容量减少,NGF、TrkA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通腑茯苓饮组、电针组及联合组的膀胱重量、残余尿量减少,膀胱漏尿点压力、病理评分降低(P<0.05),膀胱顺应性升高,膀胱最大容量增加,NGF、TrkA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通腑茯苓饮组比较,电针组及联合组的膀胱重量、残余尿量减少,膀胱漏尿点压力、病理评分降低(P<0.05),膀胱顺应性升高,膀胱最大容量增加,NGF、TrkA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电针组比较,联合组的膀胱重量、残余尿量减少、膀胱漏尿点压力、病理评分降低(P<0.05),膀胱顺应性升高,膀胱最大容量增加,NGF、TrkA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 通腑茯苓饮联合电针能改善SSCI后NB大鼠膀胱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GF-TrkA信号通路有关.
文献关键词:
骶上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通腑茯苓饮;电针;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大鼠
作者姓名:
张昱;孔繁林;吴磊
作者机构:
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山西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1
引用格式:
[1]张昱;孔繁林;吴磊-.通腑茯苓饮联合电针治疗大鼠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2(18):25-31
A类:
通腑茯苓饮
B类:
电针治疗,骶上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NGF,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SSCI,NB,雌性大鼠,大鼠模型,灌胃,长强穴,留针,等量,生理盐水,残余尿量,尿流动力学指标,苏木,木精,伊红,HE,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blotting,漏尿点压力,病理评分,分升,膀胱顺应性,膀胱最大容量,白相,相对表达量,膀胱功能
AB值:
0.12742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